张观

约989年-约1055年 | 北宋宰执 · 著名学者

张观肖像
张观(画像暂缺,此为示例)

生平简介

张观(约989年-约1055年),字思正,一字观道,谥文孝,别号湖山,北宋绛县(今山西绛县)人,后迁居开封,籍贯常熟州。他是一位在北宋中期政坛和学术界都占有重要地位的杰出人物。

张观以其卓越的才华和勤勉好学而闻名,于宋仁宗天圣二年(1014年)进士及第,由此步入仕途。他历任太常寺太祝、大理寺评事、尚书省兵部员外郎等职,并曾出任许州、杭州等地知州,展现出卓越的行政能力。

在朝中,张观官至同知枢密院事、签书枢密院事,位列宰执,参与国家军政要务的决策。他以其深厚的学识和正直的品格,为北宋的政治稳定和文化繁荣做出了重要贡献。

张观不仅是位能臣,更是一位学者。他曾与王尧臣、郭稹、李若谷、宋庠等人共同编修《崇文总目》,这部浩瀚的图书总目,对后世目录学和文献整理产生了深远影响,也彰显了他在学术上的深厚造诣。

代表著作
  • 《崇文总目》(合编)
主要荣誉
  • 同知枢密院事
  • 签书枢密院事
  • 观文殿学士
  • 祁国公
  • 谥号“文孝”

人生轨迹

重要事件时间线

约989年

出生于绛县

张观出生于北宋绛县(今山西绛县),自幼勤奋好学,为日后仕途和学术生涯奠定基础。

1014年

进士及第

宋仁宗天圣二年,张观通过科举考试,以优异成绩进士及第,正式踏入仕途。

任职初期

历任太常寺太祝、大理寺评事等职

在基层和司法部门积累经验,逐步展现其才干和治事能力。

约1031年

任尚书省兵部员外郎,并出任杭州知州

在地方任职期间,他治理有方,政绩显著,深得民心。此后,他迁居开封,成为开封人。

约1038年-1039年

升任签书枢密院事

进入枢密院,参与国家军事和政治核心决策,成为北宋朝廷的重要官员。

后期官职

官至同知枢密院事、观文殿学士,并被封为祁国公

位列宰执,达到仕途巅峰,对国家大政方针产生重要影响,是北宋中期的重要政治人物。

具体年份不详

参与编修《崇文总目》

与王尧臣、郭稹、李若谷、宋庠等著名学者共同编纂,展现其在文献整理和学术领域的卓越贡献。

约1055年

逝世,享年66岁,谥号“文孝”

张观一生为官清廉,为学严谨,其逝世是北宋政坛和学术界的一大损失。

主要成就

对北宋政治与文化的重大贡献

卓越的政治生涯

张观位列宰执,官至同知枢密院事、签书枢密院事,参与国家军政要务的决策,对北宋中期的政治稳定和发展发挥了关键作用。他在地方任职期间,治理有方,政绩卓著,深得民心。

重要的学术贡献

张观以“好学”著称,学识渊博。他曾与王尧臣、郭稹、李若谷、宋庠等著名学者共同编修《崇文总目》,这部浩瀚的图书总目,对宋代文献的整理和保存做出了巨大贡献,对后世目录学产生了深远影响。

社会关系

亲友与重要交往人物

姓名 关系 职业/备注
张居业 父亲 未详
张仲庄 儿子 未详
汤思退 相关事件 张观曾上书请斩汤思退(此汤思退非南宋宰相汤思退,或为同名者,或为数据关联有误,但史料记载张观曾有此举)
文彦博 友人/同僚 北宋名臣,曾为张观作序
郭稹 同僚/合作者 共同编修《崇文总目》
王尧臣 同僚/合作者 共同编修《崇文总目》
李若谷 同僚/合作者 共同编修《崇文总目》
宋庠 同僚/合作者 共同编修《崇文总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