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平简介
曾公亮(998-1078),字明仲,谥号宣靖,北宋泉州晋江人。他是北宋著名的宰相、军事家和史学家,历经仁宗、英宗、神宗三朝,为宋朝的政治、军事和文化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
曾公亮出身于书香门第,自幼聪颖好学。于宋仁宗天圣二年(1024年)进士及第,从此步入仕途。他以其卓越的政治才能和稳健的行事风格,在朝中屡获重用,官至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宰相),执掌朝政多年。
在担任宰相期间,曾公亮以其深厚的学识和丰富的经验,辅佐皇帝处理国家大事,在军事、财政、吏治等方面均有建树。他尤其重视边防巩固和军事建设,曾与丁度等奉敕编纂《武经总要》,这是中国古代一部重要的军事百科全书,对后世军事思想产生了深远影响。
曾公亮为人正直,清廉自守,深得皇帝信任和百姓爱戴。他的一生是北宋由盛转衰的关键时期,他以其智慧和担当,为维护宋朝的稳定和发展贡献了毕生精力。
代表著作
- 《武经总要:四十卷》(1078)
- 《武经总要前集二十卷后集二十卷》
主要荣誉
- 进士及第 (1024年)
- 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宰相)
- 封鲁国公
- 谥号宣靖
人生轨迹
重要事件时间线
出生于泉州晋江
曾公亮出生于北宋泉州晋江(今福建省泉州市晋江市),自幼接受良好教育。
进士及第
宋仁宗天圣二年,曾公亮参加科举考试,高中进士,正式踏入仕途。
任参知政事
被任命为参知政事,位列宰辅,开始参与国家核心政务。
拜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升任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成为北宋最高行政长官,执掌朝政。
出任地方大员
出任京兆府知府,兼河阳三城节度使,在地方治理和军事防务上发挥重要作用。
加授荣誉官职
加授侍中、司空等荣誉官职,显示其在朝中的崇高地位。
《武经总要》编纂完成与逝世
与丁度等奉敕编纂的《武经总要》完成,这部重要的军事著作成为后世研究宋代军事的重要文献。同年,曾公亮逝世,享年80岁,谥号宣靖。
主要成就
对北宋的重大贡献
政治稳定与辅政
曾公亮在仁宗、英宗、神宗三朝担任要职,尤其在宰相任内,以其稳健的政治手腕和深厚的经验,为北宋的政治稳定和国家发展贡献良多。
军事巨著《武经总要》
奉敕主编《武经总要》,这是中国古代第一部官方编纂的军事百科全书,涵盖了军事理论、战术、兵器、阵法等内容,对宋代及后世军事思想和实践产生了深远影响。
史学贡献与文化传承
曾公亮不仅是政治家和军事家,也对史学有深入研究,参与了多项史书的编纂工作,为北宋的文化传承和历史记录做出了重要贡献。
社会关系
曾公亮家族与交游
家族成员
姓名 | 关系 | 备注 |
---|---|---|
曾会 | 父 | |
陈尧咨 | 岳父 | |
唐询 | 姻亲 | |
曾公奭 | 弟 | |
曾公定 | 弟 | |
曾孝宗 | 长子 | |
曾孝宽 | 次子 | |
曾孝纯 | 三子/季子 | |
曾孝广 | 从子/侄子 | |
曾孝蕴 | 从子/侄子 | |
周沃 | 女婿 | |
曾说 | 孙 | |
曾详 | 孙 | |
曾谌 | 孙 | |
曾谠 | 侄孙/从孙 | |
曾谓 | 侄孙/从孙 | |
曾诞 | 侄孙/从孙 | |
曾慥 | 曾侄孙/从曾孙 | |
曾悟 | 曾侄孙/从曾孙 | |
曾应辰 | 曾侄孙/从曾孙 | |
曾天麟 | 曾侄孙/从曾孙 | |
曾秘 | 曾侄孙/从曾孙 | |
曾恬 | 曾孙/重孙 | |
曾构 | 曾孙/重孙 | |
曾亿 | 族兄弟 | |
曾崇 | 五世孙/来孙 |
重要交游
姓名 | 关系/互动 | 备注 |
---|---|---|
刘几 | 推荐 | 曾公亮曾推荐刘几于朝廷 |
虞集 | 书序作者 | 虞集曾为曾公亮相关著作作序 |
曾肇 | 墓志铭作者 | 曾肇曾为曾公亮作墓志铭 |
毕仲游 | 祭文作者 | 毕仲游曾为曾公亮作祭文 |
王安石 | 同僚、祭文作者、书信往来 | 曾公亮与王安石同朝为官,有书信往来,王安石亦为其作祭文 |
张方平 | 书信往来 | 曾公亮曾致书张方平 |
曾布 | 书信往来 | 曾公亮曾致书曾布 |
欧阳修 | 书信往来 | 欧阳修曾致书曾公亮 |
宋祁 | 书信往来 | 宋祁曾致书曾公亮 |
陈师道 | 书信往来 | 陈师道曾致书曾公亮 |
苏轼 | 书信往来 | 苏轼曾致书曾公亮 |
强至 | 书信往来 | 强至曾致书曾公亮 |
释契嵩 | 书信往来 | 释契嵩曾致书曾公亮 |
杨绘 | 被曾公亮得罪 | 杨绘曾因与曾公亮意见不合而改任 |
代表著作
曾公亮的重要文献贡献
-
《武经总要:四十卷》1078年
-
《武经总要前集二十卷后集二十卷》未详
《武经总要》是曾公亮与丁度等奉敕编纂的军事巨著,全面总结了宋代以前的军事理论和实践,对后世军事发展影响深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