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飞

1103-1141 | 军事家 · 民族英雄

岳飞肖像
岳飞(画像暂缺,此为示例)

生平简介

岳飞(1103年—1141年),字鹏举,相州汤阴(今河南汤阴)人。南宋时期抗金名将、军事家、战略家,位列南宋“中兴四将”之首。

他精忠报国,以“还我河山”为己任,率领岳家军屡次大败金兵,收复襄阳六郡,并在郾城大捷中重创金军主力,一度兵临朱仙镇,有望直捣黄龙府。

然而,在抗金形势一片大好之际,却被奸臣秦桧以“莫须有”的罪名陷害,于临安(今杭州)风波亭遇害,年仅39岁。岳飞的军事才能和崇高民族气节,使其成为中华民族世代景仰的英雄。

代表文集
  • 《岳鄂王文集》
  • 《岳忠武王集》
  • 《满江红·写怀》
主要荣誉与称号
  • 谥号:武穆、忠武
  • 南宋“中兴四将”之首
  • 民族英雄

人生轨迹

重要事件时间线

1103年

出生于相州汤阴

岳飞出生于相州汤阴(今河南汤阴县),自幼勤奋好学,尤其喜爱兵法,并拜周同为师学习射箭。

“文能安邦,武能定国。”

1122年

应募入伍,投身军旅

北宋末年,金兵南侵,岳飞怀抱报国之志,应募入伍,开始其戎马生涯。他作战勇猛,很快在军中崭露头角。

1127年

投奔宗泽,屡立战功

靖康之变后,岳飞投奔抗金名将宗泽,参与多次对金作战,屡立战功,逐渐成为一支重要的抗金力量。

1129年

收复建康

在建康(今南京)之战中,岳飞率军击败金军,成功收复建康,稳定了江南局势,声名鹊起。

1130年

黄天荡之战

配合韩世忠在黄天荡大败金军,使金军陷入困境,展现了南宋军队的战斗力。

1134年

收复襄阳六郡

岳飞率军北伐,成功收复被金军占领的襄阳、邓州等六郡,为南宋收复失地树立了典范,极大地鼓舞了民心士气。

1135年

平定杨么起义

岳飞奉命平定洞庭湖地区的杨么起义,采取招抚与军事打击相结合的策略,成功平息了这场持续多年的内乱,稳定了南方局势。

1140年

郾城大捷,进军朱仙镇

岳飞在郾城大败金军主力,取得郾城大捷,随后乘胜追击,进军朱仙镇,距离收复汴京(开封)仅一步之遥,喊出“直捣黄龙”的豪言。

1141年

十二道金牌召回

在抗金形势一片大好之际,宋高宗赵构和宰相秦桧力主议和,岳飞在短短一天内接到十二道金牌,被迫班师回朝,解除兵权。

1141年12月29日

风波亭遇害

岳飞被秦桧以“莫须有”的罪名诬陷,在临安(今杭州)大理寺狱中遇害,同时遇害的还有其子岳云及部将张宪,年仅39岁。

1162年

平反昭雪

宋孝宗赵眘即位后,为岳飞平反昭雪,追谥“武穆”,后改谥“忠武”,并以隆重仪式迁葬于西湖栖霞岭,岳飞的忠魂得以安息。

主要功绩

对南宋及中华民族的重大贡献

抗金中流砥柱

岳飞一生以恢复中原为志,率领岳家军与金军浴血奋战,是南宋抗金战争中最坚定的主战派和最杰出的军事统帅。

岳家军的缔造者

岳家军以“冻死不拆屋,饿死不打掳”的严明军纪和“撼山易,撼岳家军难”的赫赫战功闻名天下,成为南宋最强大的军队。

卓越的军事战略家

岳飞不仅勇猛善战,更具备卓越的战略眼光,提出“直捣黄龙”的战略目标,并多次组织北伐,对金军造成沉重打击。

民族精神的象征

岳飞“精忠报国”的崇高精神,以及他为国捐躯的悲壮结局,使其成为中华民族忠诚、勇敢、不屈的象征,激励着后世无数仁人志士。

社会关系

岳飞的亲友与社会交往

亲友信息

姓名 关系 备注
岳和父亲
姚氏母亲
岳翻弟弟
李氏妻子
岳云长子与岳飞一同遇害
岳雷次子
岳霖三子
岳震四子
岳霆五子
岳银瓶女儿
岳甫孙子
岳珂孙子岳飞文集整理者

社会交往

  • 上司/恩主
    宗泽、赵构(宋高宗)
  • 同僚
    韩世忠、张俊、刘光世、李若虚、李回
  • 部将
    张宪、牛皋、杨再兴、董先、徐庆、李道、胡闳休、孟安
  • 友人
    贡祖文
  • 支持者/平反者
    韩世忠、何铸、赵眘(宋孝宗)
  • 反对者/陷害者
    秦桧、万俟卨
  • 军事对抗
    刘豫(伪齐)、完颜宗弼(金兀术)、杨么、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