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平简介
赵鼎(1085-1147),字元镇,号得全居士,谥忠简,北宋末南宋初闻喜人。他以进士及第入仕,两度拜相,力主抗金,是南宋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
赵鼎于北宋元丰八年(1085年)出生于解州闻喜(今山西闻喜)。崇宁五年(1106年)进士及第,步入仕途。靖康之变后,南宋建立,赵鼎因其卓越的政治才能和坚定的抗金立场,深受宋高宗器重。
他两度拜相,位至尚书左仆射兼门下侍郎、枢密使等要职。在位期间,他力主抗金,反对议和,积极整顿吏治,选拔贤能,为南宋初期的政治稳定和军事防御做出了重要贡献。然而,由于与主和派秦桧政见不合,屡遭排挤和诬陷,最终被贬谪至吉阳军(今海南三亚),于绍兴十七年(1147年)逝世,享年63岁。
赵鼎一生忠心耿耿,清廉正直,被誉为“南宋四忠”之一,其诗文亦有很高的成就,著有《忠正德文集》、《建炎笔录》等。
代表著作
- 《忠正德文集》(十卷)
- 《建炎笔录》(三卷)
- 《家训笔录》(一卷)
主要荣誉
- 谥号:忠简
- 封号:丰国公
- 被誉为“南宋四忠”之一
人生轨迹
重要事件时间线
出生于解州闻喜
赵鼎出生于北宋解州闻喜(今山西闻喜),自幼聪颖,勤奋好学。
进士及第
赵鼎参加科举考试,中进士,从此步入仕途,开始了他的政治生涯。
任同签书枢密院事
南宋建立后,赵鼎因其卓越才能被启用,担任同签书枢密院事,开始参与国家军政要务。
知升州军州事
赵鼎出任升州(今南京)知州,兼端明殿学士、朝奉大夫,展现其地方治理能力。
首次拜相
赵鼎被任命为右仆射兼门下侍郎,首次担任宰相,开始主导南宋朝政。
再任宰相,兼多职
赵鼎再任尚书左仆射兼门下侍郎,并兼任观文殿大学士、知绍兴府军府事、两浙东路安抚制置大使等职,权倾一时。
被罢相贬谪
因与主和派秦桧政见不合,力主抗金,赵鼎遭到秦桧的排挤和诬陷,被罢去宰相职务,贬谪至岭南。
逝世于吉阳军
赵鼎被移至吉阳军(今海南三亚),同年逝世,享年63岁。他一生忠贞不屈,虽遭不幸,其高尚气节流芳百世。
人生成就
对南宋的重大贡献
力主抗金,坚定国策
在南宋初年,面对金兵入侵,赵鼎始终坚持抗金主张,反对妥协议和,为南宋的军事防御和民族气节树立了榜样。
两度拜相,稳定朝局
他在位期间,积极整顿吏治,选拔贤才,稳定南宋初年动荡的政治局面,为南宋的偏安一隅奠定了基础。
文学成就与高尚气节
其诗文亦有很高造诣,著有《忠正德文集》等,是南宋重要的文学家。虽屡遭贬谪,但始终保持高尚气节,不向权奸妥协,被后世誉为忠臣典范。
社会关系
家族与重要人物
家族成员
姓名 | 关系 | 备注 |
---|---|---|
樊氏 | 母亲 | |
赵谧 | 儿子 | |
赵汾 | 儿子 | |
赵监 | 孙子 | |
赵琳 | 曾孙 | |
赵纶 | 曾孙 |
重要社会交往
- **折彦质、喻樗:** 曾为其恩主。
- **蔡伸:** 曾为其党魁。
- **章惇:** 曾对其提出批评。
- **岳飞、吕本中:** 曾欣赏或器重赵鼎。
- **邵伯温、王大宝:** 曾为其学生。
- **程颐、胡襄:** 赵鼎曾为其学派成员。
- **秦桧:** 因政见不合,赵鼎曾得罪秦桧,最终被其排挤贬谪。
- **李纲、张浚、李光等:** 曾与多位重要官员有书信往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