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黼

1079-1126 | 北宋权臣 · “六贼”之一

王黼肖像
王黼(画像暂缺,此为示例)

生平简介

王黼(1079-1126),字将明,北宋开封祥符人。他是北宋末年著名的权臣,宋徽宗时期历任中书侍郎、太宰等要职,权倾一时。

王黼以巧言令色、阿谀奉承而深得宋徽宗宠信。他与蔡京、童贯等人结党营私,大肆搜刮民财,加剧了社会矛盾。在政治上,他积极推行“花石纲”等弊政,并主导了与金国的“海上之盟”,这些政策最终加速了北宋的衰亡。

在靖康之变前夕,王黼被宋钦宗贬斥,最终被处死。他被后世列为“六贼”之一,是北宋由盛转衰的关键人物,其贪婪专权对北宋的覆灭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字号别名
  • 字:将明
  • 别名:王甫
籍贯
  • 开封祥符(今河南开封)

人生轨迹

重要事件时间线

1079年

出生于开封祥符

王黼出生于北宋开封祥符(今河南开封),早年情况史料记载不详。

1103年

进士及第,步入仕途

通过科举考试,进士及第,正式进入北宋官僚体系,开始其政治生涯。

崇宁年间 (1102-1106)

获何执中推荐,受蔡京赏识

在崇宁年间,王黼得到何执中的推荐,被擢升为校书郎。蔡京复相后,王黼积极助其复位,深得蔡京的赏识与信任,为其日后飞黄腾达奠定基础。

1118年-1119年

任中书侍郎

王黼凭借其手段和与权臣的勾结,迅速升迁,担任中书侍郎等要职,逐渐掌握朝中大权。

1120年-1124年

升任太宰,权势达顶峰

王黼被任命为太宰,成为北宋最高行政长官之一,权势达到顶峰。在此期间,他与童贯、蔡京等人狼狈为奸,推行各项弊政,加剧了社会危机。

宣和末年 (约1125-1126年)

被列为“六贼”之一

与蔡京、童贯、李彦、梁师成、朱勔并称“六贼”,其贪婪和专权引起朝野不满。陈东、陈朝老等正直官员多次上书弹劾其罪行。

1126年

靖康之变前夕被处死

靖康之变前夕,金兵围攻汴京,宋钦宗为平息民愤,将王黼贬斥。后被赵野奉旨处死,结束了其罪恶的一生。

政治生涯与影响

王黼在北宋末年的主要官职与作为

主要官职

  • 校书郎
  • 左谏议大夫
  • 中书侍郎 (1118-1119)
  • 太宰 (1120-1124)
  • 少宰
  • 特进

结党营私

与蔡京、童贯、李彦、梁师成、朱勔等权臣勾结,形成庞大的利益集团,共同把持朝政,排除异己,对北宋政治生态造成严重破坏。

推行弊政

积极推行“花石纲”等劳民伤财的政策,大肆搜刮民财,加重百姓负担,激化社会矛盾,导致民怨沸腾,为方腊起义等埋下祸根。

“海上之盟”

主导与金国的“海上之盟”,企图联合金攻辽,收复燕云十六州。此举不仅未能成功,反而引狼入室,加速了北宋的灭亡。

历史评价

王黼被后世史家列为“六贼”之一,是导致北宋衰亡的关键人物。其专权跋扈、贪婪误国,对靖康之变的发生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社会关系

王黼的亲友与重要社会交往

家族成员

姓名 关系 备注
王闳孚
王隽孚

重要社会交往

支持与提拔
  • 何执中: 推荐王黼擢升校书郎。
  • 蔡京: 王黼助其复相,深得蔡京赏识。
  • 李彦: 与王黼暗中勾结,相互支持。
  • 宋徽宗赵佶: 得到徽宗的欣赏与器重。
  • 沈积中: 王黼所引拔之人。
  • 赵野: 喜爱王黼,处之皆得其心。
反对与冲突
  • 宋昭、陈过庭、陈东、陈朝老: 多次上书弹劾王黼等“六贼”。
  • 何㮚、徐林: 不肯附丽王黼,遭到其反对。
  • 李光、王俊义: 因正直敢言,为王黼所忌恶并遭到排挤。
  • 卢知原、梅执礼、吴时: 因忤逆王黼而被罢免或斥责。
  • 方腊: 王黼匿报其起义,后被童贯等擒诛。
友人与同僚
  • 黄庶: 友人。
  • 林孝渊: 同年友。
  • 尹天民: 相识。
  • 汪藻: 同学、同门。
  • 盛子充: 幼时与王黼同舍。
其他关联
  • 任谅: 曾致书王黼。
  • 孙觌: 孝宗朝曾奉命编类蔡京、王黼等事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