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平简介
孙傅(1078年—1128年),字伯野,又字圣求,谥号忠定,北宋末南宋初大臣。他以其在靖康之变中坚守东京、誓死不屈的忠烈事迹而彪炳史册。
孙傅祖籍大兴(今北京),一说为海州或兖州人。他于北宋元丰元年(1078年)出生,自幼聪颖好学。宋徽宗崇宁三年(1100年)登进士第,后又于政和三年(1113年)词科及第,由此步入仕途。
在北宋末年金兵南侵的危急关头,孙傅临危受命,担任尚书省右丞,与李纲等人共同负责东京(开封)的防务。他力主抗金,坚决反对议和,在城破之际仍誓死不降,展现了崇高的民族气节。靖康二年(1127年),东京陷落,孙傅与徽宗、钦宗二帝及宗室、大臣一同被金人掳往北方,史称“靖康之变”。
在北迁途中,孙傅始终保持民族气节,不屈不挠。建炎二年(1128年),他最终在金朝燕京(今北京)殉国,享年51岁。南宋建立后,追赠其为太子少傅,谥号“忠定”,以表彰其忠贞不渝的品格。
主要官职
- 尚书省右丞
- 同知枢密院事
- 太子少傅(追赠)
- 侍读
- 殿中省尚舍奉御
历史评价
- “忠定”谥号,表彰其忠贞不屈
- 靖康之变中坚守东京的代表人物
- 宋史记载其“慷慨就义,节烈可风”
人生轨迹
重要事件时间线
出生于北宋
北宋元丰元年(1078年),孙傅出生。祖籍大兴(今北京),亦有说法为海州或兖州人。
登进士第
宋徽宗崇宁三年(1100年),孙傅通过科举考试,登进士第,正式进入仕途。
词科及第
政和三年(1113年),孙傅再次通过词科考试,进一步提升了其在文坛和官场的声望。
临危受命,坚守东京
金兵大举南侵,北宋面临亡国危机。孙傅被任命为尚书省右丞,与李纲等大臣共同负责东京(开封)的防御,力主抗金,反对屈辱求和。
靖康之变,北迁金朝
东京城破,徽宗、钦宗二帝被俘。孙傅作为随行大臣之一,与皇室成员及大量官员、百姓一同被金人押解北上,开始了漫长的北迁之路。
殉国于燕京
南宋建炎二年(1128年),孙傅在被俘至金朝燕京(今北京)后,因不屈而殉国,享年51岁。其忠烈事迹流芳百世,后被追谥“忠定”。
主要贡献与评价
忠贞不屈,名垂青史
坚守东京,力主抗金
在北宋末年金兵围攻东京的危急时刻,孙傅作为朝廷重臣,坚决主张抵抗,反对妥协投降。他与李纲等忠臣一道,为保卫都城付出了巨大努力,展现了民族气节。
靖康殉国,忠烈千秋
在靖康之变中,孙傅随徽钦二帝北迁,面对金人的威逼利诱,始终不屈。最终在燕京以身殉国,用生命诠释了“忠臣不事二主”的信念,被后世追谥“忠定”,成为宋代忠烈之士的典范。
社会关系
家族与交游
家族成员
姓名 | 关系 | 备注 |
---|---|---|
孙琪 | 父亲 |
重要交游
- 尹焞: 曾推荐孙傅。
- 孙觌: 曾致书于孙傅(孙伯野给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