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琰

南宋官员 · 侯官人

陆琰肖像
陆琰(画像暂缺,此为示例)

生平简介

陆琰(字伦琬),南宋时期侯官(今福建福州)人,一位重要的文官。他通过科举入仕,在地方和中央都曾担任要职,为宋代的社会治理和文化发展做出了贡献。

生卒年不详,但根据史料记载,他于南宋绍兴二十七年(1157年)进士及第,开启了其仕途生涯。陆琰出身于侯官陆氏,其祖父陆恺亦有记载。

他曾被授予宣教郎一职,这通常是文官的初授官职之一,负责文教宣化事宜。随后,他外放地方,担任南昌知县,治理一方,处理政务,深受百姓爱戴。

陆琰的生平事迹反映了南宋时期士人通过科举入仕、服务国家的典型路径,他在不同岗位上勤勉尽职,是那个时代众多优秀文官的缩影。

主要官职
  • 宣教郎
  • 南昌知县
科举成就
  • 绍兴二十七年(1157年)进士及第

人生轨迹

重要事件时间线

12世纪中叶

出生于侯官陆氏

陆琰,字伦琬,南宋侯官(今福建福州)人。生卒年不详,出身于一个有记载的家族,其祖父为陆恺。

侯官陆氏在宋代是当地望族之一。

1157年 (绍兴二十七年)

进士及第

陆琰通过科举考试,于南宋绍兴二十七年(1157年)进士及第,正式踏入仕途,成为一名文官。

这标志着他仕途的开端,为他日后在朝为官奠定了基础。

约12世纪中后期

授宣教郎

进士及第后,陆琰被授予宣教郎一职。此官职通常负责文教宣传,显示了其在文化方面的才能。

宣教郎是宋代文官的初授官职之一,是士人入仕后的重要一步。

约12世纪中后期

出任南昌知县

陆琰随后外放地方,担任南昌知县。在任期间,他负责地方行政、司法和民生事务,为当地的稳定和发展贡献力量。

知县是地方行政长官,直接管理一县事务,责任重大。

仕途生涯

对宋代社会的贡献

科举入仕

于南宋绍兴二十七年(1157年)通过科举考试,进士及第,开启了其为国效力的仕途。

担任宣教郎

曾被授予宣教郎一职,负责文教宣化,体现了其作为文官在文化方面的职责与贡献。

地方治理

外放地方,出任南昌知县,在地方行政管理上展现了治理才能,服务一方百姓,维护社会稳定。

社会关系

家族与亲友

姓名 关系 备注
陆恺 祖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