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平简介
席益,字大光,谥号忠清,北宋末至南宋初洛阳(今河南洛阳)人。他通过科举入仕,历任多地知州、知府,并逐步升迁至朝廷要职,官至参知政事(副宰相),是南宋初期一位重要的政治人物。
席益的一生见证了北宋的衰落与南宋的建立,其仕途生涯是宋代官僚制度的一个缩影。他勤于政事,在地方治理和中央决策中均有建树,尤其在稳定地方秩序、推动经济发展方面贡献突出。
别名与谥号
- 字:大光
- 谥号:忠清
籍贯
- 洛阳(今河南洛阳)
人生轨迹
重要事件时间线
出生于洛阳
出生于洛阳(今河南洛阳),字大光。其家族在河南地区有一定影响力。
进士及第
通过科举考试,进士及第,正式步入仕途,为日后的政治生涯奠定基础。
出任知河中府军府事
开始地方治理生涯,担任河中府(今山西永济)的军政长官。
调任知郢州军州事
转任郢州(今湖北钟祥)军政长官,继续积累地方治理经验。
任集英殿修撰、朝奉郎,知临安府
进入中央任职,担任集英殿修撰、朝奉郎等职,并出任临安府(南宋都城,今浙江杭州)军府事。
升左朝奉郎,知衢州、平江府
升任左朝奉郎,并先后担任衢州(今浙江衢州)军州事、平江府(今江苏苏州)军府事。
擢升参知政事
擢升为参知政事,位列宰执,参与国家最高决策,成为南宋初期重要的中央官员。
晋左中大夫,知潭州
晋升左中大夫,并于绍兴四年(1134年)至五年(1135年)间出任潭州(今湖南长沙)军州事。
任资政殿学士,知成都府兼安抚制置大使
任资政殿学士,并兼任知成都府军府事、安抚制置大使,负责四川地区的军政事务,显示其在军事和行政方面的综合能力。
升资政殿大学士,继续任四川制置大使
升任资政殿大学士,继续担任四川制置大使,在地方和中央均发挥重要作用。
去世,追赠光禄大夫,谥号忠清
去世后,因其卓越贡献,被追赠光禄大夫,并赐谥号“忠清”,以表彰其忠诚清廉的品德和功绩。
主要成就
对宋代社会与政治的贡献
位列宰执,参与国政
曾任参知政事,是南宋初期重要的中央官员,参与国家大政方针的制定与执行,对稳定南宋初期政局发挥了积极作用。
地方治理经验丰富
历任河中府、郢州、临安府、衢州、平江府、潭州、成都府等地知州或知府,积累了丰富的基层治理经验,对地方稳定和发展做出了贡献。
军事与行政兼备
担任安抚制置大使,负责四川地区的军政事务,显示其在军事和行政方面的综合能力,为维护边疆稳定贡献力量。
社会关系
家族与交游
家族成员
姓名 | 关系 | 备注 |
---|---|---|
席旦 | 父亲 | 席益之父 |
重要交游
-
郑邦彦
曾被席益辟为佐幕幕僚。 -
林季仲
曾为席益作祭文。 -
李新
曾致书于席益。 -
胡宗愈
曾为席益的建筑题咏。 -
周紫芝
席益曾为周紫芝的建筑题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