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恒

968-1022 | 北宋第三位皇帝 · “咸平之治”开创者

宋真宗赵恒肖像
赵恒(画像暂缺,此为示例)

生平简介

赵恒(968年—1022年),即宋真宗,北宋第三位皇帝,宋太宗赵炅第三子。他于997年继位,在位25年。

真宗时期,北宋社会经济文化发展达到一个高峰,史称“咸平之治”。他重视文教,提倡儒学,推动了科举制度的完善。对外关系上,真宗皇帝与辽国签订了“澶渊之盟”,虽然每年输送岁币,但换来了宋辽之间长达百余年的和平局面,为北宋的稳定发展奠定了基础。

他亦重视道教,推崇神仙方术,曾多次举行封禅大典。真宗皇帝的一生,是北宋由盛转衰的关键时期,其政策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

代表著作
  • 《宋真宗御制玉京集》六卷
  • 《佛说四十二章经注》一卷
主要荣誉与封号
  • 庙号:真宗
  • 谥号:应符稽古神功让德文明武定章圣元孝皇帝
  • 封号:寿国公、襄王、寿王、开封尹兼侍中、皇太子

人生轨迹

重要事件时间线

968年

出生于开封

出生于北宋都城开封,为宋太宗赵炅第三子。自幼聪慧,深受父亲喜爱。

997年

登基为帝

宋太宗驾崩后,赵恒继位,是为宋真宗。改元咸平,开启了其25年的统治生涯。

1004年

签订“澶渊之盟”

在与辽国的战争中,亲征澶州,与辽国签订了“澶渊之盟”,结束了宋辽之间长期的军事对峙,换来了北方边境的百年和平。

1008年

泰山封禅

为宣扬“天书”降临的祥瑞,在泰山举行了盛大的封禅大典,以示国泰民安,君权神授。

1022年

驾崩

在位25年后驾崩,享年55岁。其子赵祯(宋仁宗)继位。

主要事迹

对北宋王朝的重大贡献

开创“咸平之治”

在位期间,北宋经济繁荣,社会安定,文化昌盛,国力达到鼎盛,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政治遗产。

签订“澶渊之盟”

通过与辽国签订盟约,结束了长期战事,为北宋带来了长达百余年的和平局面,保障了边境的稳定与发展。

重视文教与科举

大力提倡儒学,完善科举制度,选拔优秀人才,促进了北宋文化的繁荣和学术的进步。

社会关系

家族与重要人物

姓名 关系 备注
赵炅父亲宋太宗
李氏(赵炅妃)母亲
李英外祖父
赵元佐
赵元僖
赵元份
赵元杰
赵元偓
潘氏(赵恒皇后)妻子
郭氏(赵恒皇后)妻子
刘氏(赵恒皇后)妻子
李氏(赵祯母)宋仁宗生母
杨氏(赵恒妃)
沈氏(赵恒妃)
潘美岳父第一任皇后之父
郭守文岳父第二任皇后之父
刘通岳父第三任皇后之父
李仁德岳父第四任妃子之父
杨知俨岳父第五任妃子之父
沈继宗岳父妾之父
赵禔长子
赵祐次子
赵祗三子
赵祉四子
赵祈五子
赵祯六子宋仁宗
赵氏(赵恒女1)长女
赵氏(赵恒女2)二女
钱惟演女婿
钱晦外孙
赵氏(钱景臻妻)孙女
张昭允连襟
赵允让侄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