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平简介
郑樵(1104年—1162年),字渔仲,号夹漈先生,南宋莆田(今福建莆田)人,是中国历史上杰出的史学家、目录学家、地理学家、博物学家。
他以其渊博的学识和独特的治学方法,对中国传统学术产生了深远影响。郑樵毕生致力于文献整理和史学研究,其巨著《通志》开创了纪传体通史的新体例,尤其是其中的“二十略”,涵盖了典章制度、地理、天文、金石、草木虫鱼等诸多领域,展现了他百科全书式的知识体系和创新精神。
他主张“会通”之学,强调史学与经学、子学、集学的融会贯通,对后世的学术研究产生了重要启示。
代表著作
- 《通志》
- 《夹漈遗稿》
- 《尔雅郑注》
- 《六经奥论》
- 《金石略》
- 《乐府原题》
主要社会身份
- 史学家
- 目录学家
- 地理学家
- 博物学家
- 收藏家
- 博学之人
人生轨迹
重要事件时间线
出生于福建莆田
郑樵出生于南宋福建莆田,字渔仲,号夹漈先生。自幼聪颖,博览群书,为日后的学术成就奠定基础。
潜心治学,足迹遍布
郑樵早年不求仕进,潜心于学术研究,足迹遍布名山大川,广泛搜集和整理文献资料,为编纂《通志》积累了丰富的素材。
荐举入仕
因其学问渊博,经人荐举入仕,曾任枢密院编修、主管尚书省礼、兵部架阁文字、右迪功郎等职。
《通志》初稿完成
郑樵耗费三十年心血编纂的巨著《通志》初稿完成,呈献给宋高宗,受到高度重视。
逝世
郑樵逝世,享年59岁。其巨著《通志》最终完成并流传后世,成为中国史学史上的里程碑。
主要成就
对中国学术的重大贡献
《通志》的编纂
郑樵耗费三十年心血编纂的《通志》,是中国古代第一部纪传体通史,与《史记》、《资治通鉴》并称为“三通”。其独创的“二十略”更是史学史上的创举,对后世方志、类书的编纂产生了深远影响。
独特的史学思想
郑樵提出“通志”体例,强调史学应贯通古今,注重考证,反对空谈义理。他主张“会通”之学,强调史学与经学、子学、集学的融会贯通。
目录学与博物学贡献
在《通志·艺文略》中,他提出了独特的图书分类法,对中国目录学的发展具有里程碑意义。同时,在《通志·地理略》、《昆虫草木略》等篇章中,展现了其在地理、生物等自然科学领域的深厚造诣。
社会关系
亲友及社会交往
姓名 | 关系 | 备注 |
---|---|---|
郑露 | 直系祖先 | |
郑J | 父 | |
郑厚 | 从弟 | 曾致书郑樵 |
郑氏(林询母) | 姊 | |
陆游 | 友 | 曾为郑樵《石鼓文辨》作跋 |
李纲 | 友 | |
林霆 | 友 | 博学深象数,与郑樵为金石交 |
汪应辰 | 被推荐 | 曾荐举郑樵 |
徐林 | 欣赏/器重 | 生平慕郑樵,每闻其言论必手录之 |
方晔 | 欣赏/器重 | 郑樵称其文高天下,行高乡闾 |
石汝砺 | 欣赏/器重 | 郑樵称赞其以琴准乐律所著《碧落子琴断》,其学得到郑樵赞扬 |
吴与 | 欣赏/器重 | 郑樵称其为“海内藏书四家”之一 |
杨兴宗 | 学生 | |
周孚 | 书序由郑樵所作 | 郑樵曾为《非郑樵诗辩妄》作序 |
朱德润 | 书序由郑樵所作 | 郑樵曾为《郑浃漈诗传》作序 |
刘克庄 | 书跋由郑樵所作 | 郑樵曾为《方次云与夹漈帖》作跋 |
曹勋 | 祭文由郑樵所作 | 郑樵曾为其作祭文《祭郑编修渔仲父》 |
释超然 | 致书郑樵 | 郑樵曾致书《移超然居士书》 |
林光朝 | 被致书由郑樵 | 郑樵曾致书《与郑编修渔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