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子良

1197年-约1256年 | 南宋官员 · 学者

吴子良肖像
吴子良(画像暂缺,此为示例)

生平简介

吴子良(1197年-约1256年),字明辅,号荆溪,南宋临海(今浙江临海)人。他以卓越的才华和深厚的学识,在南宋政坛和学界留下了重要印记。

早年师从著名学者陈耆卿和叶适,打下了坚实的学术基础。于南宋宝庆二年(1226年)登进士第,从此步入仕途。

吴子良的仕途生涯丰富,曾担任多项重要职务,包括朝奉大夫、太府寺少卿、知洪州军州事、江南西路转运司判官、荆湖南路转运使、两浙路转运使等。他以其干练的行政能力和对财政、漕运的精通而闻名。尤其在地方治理和漕运管理方面,贡献突出,展现了其经世致用的才干。晚年,他被授予华文阁学士、直华文阁等荣衔,彰显了其在朝廷中的地位和学识上的成就。

然而,吴子良的仕途并非一帆风顺。宝祐四年(1256年),他因忤逆权臣史嵩之而被罢官,不久后去世。他一生著有《荆溪林下偶谈》四卷和《荆溪集》,这些著作反映了他深厚的学养和对时政的思考,为后世研究南宋历史和文化提供了宝贵资料。

代表著作
  • 《荆溪林下偶谈》(四卷)
  • 《荆溪集》
别名与称谓
  • 字:明辅
  • 号:荆溪

人生轨迹

重要事件时间线

1197年

出生于南宋临海

吴子良出生于南宋临海(今浙江临海),具体家世资料不详,但早年即展现出过人的才华。

1226年

登进士第

于南宋宝庆二年(1226年)考中进士,正式踏入仕途,开始其为官生涯。

1245年

任两浙运判

担任两浙运判,负责两浙地区的漕运和财政管理,积累了丰富的行政经验。

1246年

任吏部侍郎

升任吏部侍郎(或相关职务),参与朝廷人事管理,地位进一步提升。

1247年

授朝奉大夫,知洪州军州事,获华文阁学士

被授予朝奉大夫,出任洪州(今江西南昌)知州,兼管军政民事。同年,获华文阁学士荣衔,显示其学识受到肯定。

约1248年 - 1256年间

历任要职,著作问世

此期间,吴子良曾任太府寺少卿、江南西路转运司判官、荆湖南路转运使、两浙路转运使等职,在财政、漕运方面贡献卓著。其著作《荆溪林下偶谈》和《荆溪集》也在此期间陆续成书或流传。

1256年 (宝祐四年)

因忤逆权臣史嵩之被罢官,不久去世

宝祐四年,吴子良因正直敢言,忤逆当朝权臣史嵩之,被罢免官职。不久后,他便去世,结束了其跌宕起伏的一生。

主要成就

对南宋的贡献与影响

卓越的仕途生涯

吴子良历任多地要职,尤其在财政和漕运管理方面表现出色,为南宋的经济稳定和地方治理做出了重要贡献。

深厚的学术造诣

师从陈耆卿、叶适等名家,著有《荆溪林下偶谈》和《荆溪集》,展现了其在文学和经学方面的深厚功底,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

清正的为官之道

他因正直敢言而得罪权臣史嵩之,最终被罢官。其不畏权势、坚持原则的品格,体现了古代士大夫的操守,流传后世。

社会关系

亲友与师友

亲属关系

姓名 关系 备注
陈蒙 女婿 据《宋史》列传记载

师友与交游

  • **陈耆卿**
    师从、学派成员、为其著作作序
  • **叶适**
    师从、有书信往来
  • **刘庄孙**
    学生
  • **林表民**
    为其著作作序、为其建筑题记
  • **王象**
    为其作墓志铭
  • **欧阳守道**
    为其著作作跋、有书信往来
  • **方回**
    为其著作作跋、评论其著作
  • **赵孟坚**
    为其作祝词
  • **刘克庄**
    有书信往来、为其建筑题记
  • **舒岳祥**
    曾向其献文,得到赏识
  • **史嵩之**
    因忤逆其而被罢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