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平简介
童贯,字道辅,一字道通,北宋末年开封人,是北宋历史上极具争议的著名宦官、军事家和权臣。
他以其巧媚之术深得宋徽宗宠信,从一名普通的供奉官迅速崛起,官至太师、开府仪同三司,封广阳郡王,成为北宋唯一一位获得如此高官的宦官,权倾朝野,掌握军政大权。
童贯在位期间,曾主持开边拓土,平定方腊起义,并与金国订立“海上之盟”,试图收复燕云十六州,展现了一定的军事才能和外交手腕。然而,他亦是北宋末年“六贼”之一,与蔡京、王黼等人结党营私,大肆搜刮民财,加剧了北宋的政治腐败和社会矛盾,最终在靖康之变前夕被贬并处死,其人生轨迹深刻反映了北宋由盛转衰的历史进程。
基本信息
- 字:道辅,道通
- 籍贯:开封
- 身份:宦官,宰执
主要官职
- 知枢密院事
- 太师
- 节度使 (威武军节度)
- 宣抚处置使 (河北路)
人生轨迹
重要事件时间线
出生于开封
童贯出生于北宋都城开封,早年入宫成为宦官。凭借其机敏和善于揣摩上意,逐渐获得宋徽宗的信任。
得宠与崛起
在宋徽宗时期,童贯因擅长搜罗奇珍异宝、迎合帝王喜好而深得宠信。他曾出入李宪门下,受到引荐,并迅速在宫中崭露头角,历任供奉官、枢密副使等职。
出使辽国,促成“海上之盟”
受宋徽宗派遣出使辽国,利用辽金矛盾,促成了宋金联合攻辽的“海上之盟”,意图收复燕云十六州。
升任知枢密院事
童贯被任命为知枢密院事,这是北宋最高军事机构的长官,标志着他全面掌握了军政大权,权势达到顶峰。
平定方腊起义
奉命率军南下,平定江南地区的方腊起义,因功被加封为太师、广阳郡王,成为北宋历史上宦官中官位最高者。
收复燕云十六州(争议)
在“海上之盟”的背景下,宋军与金军联合攻辽。童贯率军北伐,虽名义上收复了燕京(今北京),但过程惨烈,宋军损失惨重,且燕京地区最终被金人所占,未能真正实现收复。
靖康之变前夕被处死
金兵南下,北宋面临灭顶之灾。宋钦宗即位后,为平息民怨,将童贯列为“六贼”之首,贬其为房州团练副使,后又下诏将其处死,结束了其罪恶的一生。
主要影响与评价
对北宋历史的深远影响
军事与外交
童贯在军事上曾平定方腊起义,并在对辽、对金的外交和军事行动中扮演重要角色,促成“海上之盟”,试图收复燕云,展现了其一定的军事指挥和外交斡旋能力。
政治权势
作为徽宗朝的权宦,童贯长期执掌枢密院,掌握军政大权,与蔡京等奸臣相互勾结,形成“六贼”集团,对北宋的政治生态造成了严重破坏。
社会影响
其专权跋扈、贪婪无度,大肆搜刮民财,加剧了社会矛盾,激化了民怨,是导致北宋由盛转衰、最终走向灭亡的重要因素之一。
社会关系
与重要人物的互动
姓名 | 关系类型 | 描述 |
---|---|---|
宋徽宗 (赵佶) | 君臣关系 | 深受徽宗宠信,长期执掌军政大权,是徽宗朝的代表性权臣。 |
蔡京 | 政治同盟 | 与蔡京等结为“六贼”,相互勾结,专权乱政,是北宋末年政治腐败的象征。 |
方腊 | 军事对手 | 奉命率军平定江南地区的方腊起义,展现了其军事指挥能力。 |
陈东 | 弹劾者 | 太学生陈东上书,将童贯列为“六贼”之一,请求诛杀,反映了当时士大夫对童贯等人的不满。 |
高俅 | 同僚 | 与高俅、梁师成等同为宋徽宗的宠臣,共同构成了北宋末年的权宦集团。 |
李宪 | 早期引荐人 | 童贯早年曾出入李宪门下,受到其引荐,为其仕途的起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