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平简介
张邦昌,字子能,北宋末年及南宋初年重要政治人物。他的一生充满了争议与悲剧色彩,是靖康之变后北宋灭亡、南宋建立这一历史转折时期的关键人物。
生于1081年,河北东光人。他通过科举入仕,历任地方官职,后逐渐升迁至朝廷要职。在宋徽宗、宋钦宗时期,他曾担任尚书左丞、中书侍郎等重要职务,位列宰执。
靖康二年(1127年),金兵攻陷汴京,北宋灭亡。在金人的胁迫下,张邦昌被立为“大楚皇帝”(史称“伪楚”),成为金人扶植的傀儡政权首领。他在此期间尽力维持局面,保护宋室宗亲和百姓,并最终将政权归还给南宋。
然而,他的“伪楚”经历使其背负了“叛臣”的骂名。南宋建立后,他被宋高宗赵构赐死,结束了其复杂而短暂的一生。张邦昌的命运,是那个动荡时代无数个人悲剧的缩影。
基本信息
- 字:子能
- 籍贯:河北东光(属沧州)
- 生卒:1081年 - 1127年
- 享年:47岁
入仕途径
- 科举:进士
人生轨迹
重要事件时间线
出生于河北东光
张邦昌出生于河北东光(今属河北省沧州市东光县),具体家世背景不详,但其后通过科举入仕,显示出良好的教育背景。
科举入仕
通过科举考试,获得进士出身,从而进入北宋官僚体系,开始其仕途生涯。
知光州军州事
担任光州(今河南省潢川县)的地方长官,负责当地的军政事务,积累了地方治理经验。
知洪州军州事
调任洪州(今江西省南昌市)知州,继续其地方行政管理工作。
任尚书省左丞
进入中央政府,担任尚书省左丞,成为朝廷高级官员,参与国家政务。
任中书侍郎
升任中书侍郎,进一步巩固其在朝廷中的地位,成为宰执之一。
被金人立为“大楚皇帝”
靖康之变后,金兵攻陷汴京,俘虏徽、钦二帝。在金人的胁迫下,张邦昌被立为“大楚皇帝”,建立傀儡政权。他在位期间,尽力保护宋室宗亲和百姓,并最终将政权归还给南宋。
归宋后被赐死
南宋建立后,张邦昌将政权归还宋高宗赵构。然而,因其曾为金人所立的“伪楚皇帝”,最终被宋高宗赐死于潭州(今湖南长沙),享年47岁。
主要官职与事件
张邦昌的仕途与关键历史事件
科举入仕
通过进士科考试,正式进入北宋官僚体系,为后续的仕途发展奠定基础。
宰执生涯
历任尚书省左丞、中书侍郎、太宰等要职,位列宰执,参与北宋末年的国家最高决策。
“伪楚”皇帝
靖康之变后,在金人胁迫下被立为“大楚皇帝”,成为金人扶植的傀儡政权首领,这一经历使其备受争议。
社会关系
家族成员与社会交往
家族成员
姓名 | 关系 | 备注/职业 |
---|---|---|
张邦光 | 从兄弟/堂兄弟 | |
吴若 | 侄女婿 | 太学正 |
朱胜非 | 女婿 | 南宋初年宰相 |
廉布 | 女婿 |
重要社会交往
反对其伪政权者
- 陈求道:力争不听金人立张邦昌。
- 张浚:不肯署名推戴张邦昌。
- 翁彦国:撰文誓众,移书责备张邦昌。
- 喻汝砺:不肯为贼臣屈,拒绝入贺。
- 赵子崧:起兵勤王,移檄中外劝诸路毋受伪赦。
- 邓肃:义不屈,奔赴南京。
- 李熙靖:固拒金人使其直学士院。
- 马伸:独执不可,反对推戴。
- 吴革:谋先诛范琼辈,反对金人立张邦昌。
- 詹范:不受伪命,逃归行在。
- 罗荐可:持不可,反对拜伪赦。
支持其伪政权者/相关者
- 范宗尹:张邦昌僭位后,复其职,遣使诣康王劝进。
- 吴幵:金人欲立张邦昌,令其与莫俦传道意旨。
- 卢襄:拜吏部侍郎,推册张邦昌。
- 黄唐传:张邦昌僭位,差权中书舍人。
- 李师师:金人破汴,张邦昌等踪迹得之以献金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