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闶

1097-1153 | 经学家 · 官员

高闶肖像
高闶(画像暂缺,此为示例)

生平简介

高闶(1097-1153),字抑崇,号息斋,谥号宪敏,南宋鄞县(今浙江宁波)人。他是一位杰出的经学家和官员,以其深厚的学识和正直的品格而闻名。

高闶早年勤奋好学,于宋高宗绍兴元年(1131年)通过上舍及第入仕,后又蒙恩赐出身。他曾历任朝散郎、国子监司业、起居郎、殿中省尚舍奉御等朝廷要职。

在担任国子监司业期间,高闶对当时的学制改革多有建言,并积极推荐贤才,对国家教育和人才培养做出了贡献。他学问渊博,尤其精通经学,著有《春秋集传》和《春秋集注》,其学说在当时及后世都产生了重要影响,被视为礼教方面的权威。

晚年,高闶曾因学制建言与权臣秦桧意见相左,遭到排挤,被外放为筠州知州,但他并未赴任。绍兴二十三年(1153年),高闶逝世,享年57岁,朝廷追谥“宪敏”,以表彰其正直敏达的品格。

代表著作
  • 《春秋集传》
  • 《春秋集注 四十卷》
主要荣誉与称谓
  • 谥号:宪敏
  • 经学家
  • 上舍及第

人生轨迹

重要事件时间线

1097年

出生于鄞县

高闶出生于南宋鄞县(今浙江宁波),自幼聪颖,勤奋好学。

1131年 (35岁)

上舍及第,恩赐出身

通过科举考试中的上舍及第,并获得恩赐出身,正式踏入仕途,开始其为官生涯。

约1144年

任朝散郎

担任朝散郎一职,这是宋代文官的散官官阶之一。

具体年份不详

担任国子监司业、起居郎等职

先后担任国子监司业(负责教育行政和教学)、起居郎(记录皇帝言行)等重要官职,对学制多有建明,并推荐贤才。

具体年份不详

遭秦桧排挤,出知筠州未赴

因学制改革方面的建言与权臣秦桧意见相左,被弹劾并外放为筠州(今江西高安)知州,但高闶并未赴任。

1153年

逝世,享年57岁

高闶于绍兴二十三年逝世,享年57岁。朝廷追谥“宪敏”,以示对其品德和贡献的肯定。

主要成就

对南宋社会和学术的贡献

经学巨著

著有《春秋集传》和《春秋集注 四十卷》,对《春秋》经义有深入阐发,其学说在南宋经学界占有重要地位,被后世学者所宗。

教育改革与人才培养

担任国子监司业期间,对学制建设提出诸多建明,并积极推荐贤才,为国家培养和选拔人才做出了贡献。

为官正直,品德高尚

虽曾因与权臣秦桧政见不合而遭排挤,但其坚持原则,不屈从权势,最终获得“宪敏”的谥号,彰显其正直敏达的品格。

社会关系

家族与交游

家族成员

姓名 关系
高安世
高訚
高文虎 从子/侄子
高衡孙 从子/侄子
高得全
高得中

社会交游

姓名 关系描述
秦桧 曾被其弹劾/排挤
柴禹声 曾推荐
师维藩 曾推荐
高材 学生
楼钥 为其著作《息斋春秋集注》作序
袁燮 为其著作《孝经》作跋
黄灏 其学说为黄灏所宗
蒋璿 同会(八老会成员)
胡宏 胡宏曾致书高闶
蒋㻅 高闶曾向其请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