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敦礼

?-1181 | 南宋进士 · 诸王宫教授

崔敦礼肖像
崔敦礼(画像暂缺,此为示例)

生平简介

崔敦礼,字仲由,南宋时期著名的学者与官员。

他生卒年不详,约卒于南宋淳熙八年(1181年)。崔敦礼原籍通州静海,后因钟爱溧阳(今江苏溧阳)的山水风光,迁居于此。绍兴三十年(1160年)进士及第,开启仕途。

崔敦礼曾担任诸王宫大小学教授,负责皇室子弟的教育,体现其学识和品德受到朝廷认可。他学识渊博,品行高洁,对儒家经典有深入研究,其著述《宫教集》和《刍言》对后世学术产生了重要影响。他的一生是宋代士人兼具学问与仕途的典型写照,深受时人敬重,曾获周必大、史浩等名臣的推荐与赞誉。

代表著作
  • 《宫教集:二十卷》(约1190年)
  • 《刍言:三卷》(约1190年)
主要籍贯与迁居地
  • 原籍:通州静海
  • 迁居地:江宁府溧阳

人生轨迹

重要事件时间线

生年不详

原籍通州静海

崔敦礼原籍通州静海(今江苏南通附近),具体出生年份已不可考。早年在此地成长并接受教育。

迁居溧阳

因喜爱风光迁居溧阳

因钟爱溧阳(今江苏溧阳)的山水风光,崔敦礼迁居至江宁府溧阳,并在此地安家立业。

1160年

进士及第

南宋绍兴三十年,崔敦礼考中进士,正式踏入仕途,展现其卓越的学识才华。

任职期间

担任诸王宫大小学教授

崔敦礼曾担任诸王宫大小学教授,负责皇室子弟的教育工作,此职位体现了朝廷对其学识和品德的信任与器重。

1181年

获名臣推荐与赠言,同年逝世

南宋淳熙八年,崔敦礼获得时任宰相史浩的推荐,同时著名词人汪澈为其作临别赠言,足见其在士林中的声望。同年,崔敦礼逝世。

人生成就

对南宋社会与学术的贡献

科举入仕

绍兴三十年(1160年)进士及第,凭借自身才学步入仕途,为后世士人树立了榜样。

皇室教育

担任诸王宫大小学教授,负责皇室子弟的教育,为培养国家栋梁贡献力量,体现其教育才能。

学术著述

著有《宫教集》和《刍言》,其学术思想和文学成就对后世产生了积极影响,为宋代文化宝库增添了光彩。

社会关系

家族成员与社会交游

家族成员

姓名 关系 职业/身份
崔泾 祖父 未详
崔邦哲 父亲 未详
崔敦诗 弟弟 未详

社会交游

姓名 关系类型 描述
周必大 被推荐 曾被著名宰相周必大推荐。
史浩 被推荐 淳熙八年(1181年)被时任宰相史浩推荐。
汪澈 为其作临别赠言 淳熙八年(1181年)著名词人汪澈为其作临别赠言。
钱俣 为其作墓志铭 钱俣曾为崔敦礼作墓志铭。
楼钥 书跋由其所作 楼钥曾为崔敦礼所作书跋。
蔡确 为其所著书作跋 蔡确曾为崔敦礼所著书作跋。
韩驹 为其所著书作跋 韩驹曾为崔敦礼所著书作跋。
林安宅 为其作祭文 林安宅曾为崔敦礼作祭文。
释道渊 为其作佛寺记 释道渊曾为崔敦礼作佛寺记。
释德章 为其作佛寺记 释德章曾为崔敦礼作佛寺记。
龚颐正 为其作斋、堂铭 龚颐正曾为崔敦礼作斋、堂铭。
邵智卿 为其作挽诗、词 邵智卿曾为崔敦礼作挽诗、词。
张浚 为其作画赞 张浚曾为崔敦礼作画赞。
范成大 为其建筑物题咏 范成大曾为崔敦礼之建筑物题咏、记、命名。
辛弃疾 为其建筑物题咏 辛弃疾曾为崔敦礼之建筑物题咏、记、命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