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濯

1184-1263 | 南宋官员 · 学者

方濯肖像
方濯(画像暂缺,此为示例)

生平简介

方濯(1184-1263),字孺缨,南宋莆田(今福建省莆田市)人,是南宋时期一位重要的官员和学者。

他生于淳熙十一年(1184年),于景定四年(1263年)去世,享年八十岁。方濯出身书香门第,自幼勤奋好学,学识渊博。他于1238年进士及第,由此步入仕途,历任多职,为官清廉,政绩斐然。

方濯不仅在政治上有所建树,在学术上也颇有造诣,尤其在经学方面有深入研究,著有《易注讲义》等作品。他与当时的许多名士如刘克庄、方大琮等皆有交游,是南宋中后期士大夫阶层的重要代表人物。

代表著作
  • 《易注讲义》
  • 《策问诗文》
  • 《别集(方濯)》
主要任职
  • 光泽县尉
  • 福州学教授
  • 礼仪院官员
  • 广州观察推官

人生轨迹

重要事件时间线

1184年 (南宋淳熙十一年)

出生于莆田

方濯出生于南宋时期的莆田(今福建省莆田市),字孺缨。其父方镕,家族世代书香,为他日后的学业和仕途奠定了基础。

1238年

进士及第

经过刻苦学习,方濯在这一年通过科举考试,成功考取进士,正式踏入南宋的官僚体系。

仕途生涯 (具体年份未详)

历任多职,政绩显著

方濯在仕途上曾担任光泽县尉,负责地方治安与司法;后任福州学教授,致力于教育事业;还曾在礼仪院任职,并担任广州观察推官,监督地方政务。其为官清廉,勤勉尽责,深受百姓爱戴。

学术著述 (具体年份未详)

著书立说,学识渊博

在为官之余,方濯潜心学术,尤其对《易经》有深入研究,著有《易注讲义》。此外,他还有《策问诗文》和个人文集《别集(方濯)》传世,展现了其深厚的文学功底和广博的学识。

1263年 (南宋景定四年)

逝世

方濯于景定四年(1263年)逝世,享年八十岁。他的一生是南宋士大夫勤勉为官、潜心治学的典范。

主要贡献

对南宋社会和文化的深远影响

为官勤勉,治理地方

方濯在光泽县尉、广州观察推官等地方和监察职务上,展现了其卓越的治理能力和清廉的品格,为维护地方秩序、促进社会稳定做出了贡献。

学识渊博,著述传世

作为福州学教授,方濯不仅传道授业,更通过《易注讲义》等著作,展现了其在经学领域的深厚造诣,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学术遗产。

交游广阔,影响士林

方濯与刘克庄、方大琮等当时的名士有着密切的交往,这不仅丰富了他的思想,也使得他的学说和品格在士大夫阶层中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社会关系

家族成员与重要交游

家族成员

姓名 关系 备注
方镕 父亲
刘氏 妻子 岳父为刘弥正
刘弥正 岳父
方济 弟弟
方荣伯 长子
方桂仲 次子
郑谊甫 女婿

重要交游

  • 刘克庄
    南宋著名文学家,曾为方濯撰写墓志铭及祭文,可见二人交情深厚。
  • 方大琮
    曾致书方濯,显示两人之间有书信往来及学术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