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煦

1076-1100 | 北宋哲宗皇帝 · 改革推动者

赵煦肖像
赵煦(画像暂缺,此为示例)

生平简介

赵煦(1076年—1100年),即宋哲宗,北宋第七位皇帝。他是宋神宗赵顼的第六子,宋徽宗赵佶的兄长。

哲宗在位期间,北宋面临着新旧党争的激烈局面。他年幼即位,初期由祖母高太后垂帘听政,推行旧党政策,废除新法。高太后驾崩后,哲宗亲政,果断启用章惇等新党人士,力排众议,恢复并深化了神宗时期的变法措施,史称“绍圣更化”。

哲宗致力于巩固皇权,加强中央集权,并对边疆采取强硬政策,取得了一定成就。然而,其在位时间短暂,年仅25岁便驾崩,使得新法改革的进程再次陷入波折。

庙号与谥号
  • 庙号:哲宗
  • 谥号:宪元继道显德定功钦文睿武齐圣昭孝皇帝
籍贯
  • 开封 (今河南省开封市)

人生轨迹

重要事件时间线

1076年 (熙宁9年)

出生于北宋都城开封

赵煦出生于北宋都城开封,为宋神宗赵顼第六子。自幼聪慧,深受神宗喜爱。

1085年 (元丰8年)

即位为皇帝,高太后垂帘听政

宋神宗驾崩,年仅10岁的赵煦即位,是为宋哲宗。因年幼,由祖母高太后垂帘听政,朝政大权掌握在高太后手中。

1086年 (元祐元年)

元祐更化:旧党主政,废除新法

高太后主政期间,启用司马光、吕公著等旧党大臣,废除王安石变法中的大部分新法,史称“元祐更化”。章惇、蔡确等新党人士被贬斥。

1093年 (元祐8年)

哲宗亲政,恢复新法

高太后驾崩。哲宗开始亲政,随即罢免旧党大臣,启用章惇为宰相,全面恢复并推行新法,追夺司马光等旧党人士的谥号。此举标志着新旧党争进入新的阶段。

1094年 (绍圣元年)

年号“绍圣”,新法全面推行

哲宗亲政后,年号改为“绍圣”,象征着新法的全面恢复和推行。在此期间,哲宗在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都力图有所作为。

1100年 (元符3年)

驾崩,享年25岁

哲宗驾崩,享年25岁。因无子嗣继位,由其弟赵佶(宋徽宗)即位。哲宗的早逝,使得新法改革的进程再次陷入波折。

主要政绩

对北宋王朝的贡献

亲政与新法恢复

哲宗亲政后,力排众议,坚决恢复并推行新法,扭转了元祐时期旧党废除新法的局面,体现了其政治魄力和改革决心。

巩固皇权

通过打击旧党、启用新党,哲宗有效巩固了皇权,结束了高太后执政期间的权力分散局面,加强了中央集权。

边疆政策

对西夏采取强硬政策,取得了一些军事胜利,收复部分失地,提升了宋朝的边防能力,改变了宋朝在边疆上的被动局面。

社会关系

主要亲属与重要交往人物

亲属关系

关系 姓名 备注
祖父赵曙宋英宗
父亲赵顼宋神宗
母亲朱氏宋神宗皇后
第一任皇后孟氏哲宗元配皇后
第二任皇后刘氏哲宗皇后
兄弟赵佶宋徽宗
弟弟赵佖
儿子赵茂
女儿赵氏嫁石端礼
女儿赵氏嫁潘正夫
女婿潘正夫
女婿石端礼
妻父孟彦弼孟皇后之父
妻弟刘安成刘皇后之弟
侄子赵桓宋钦宗
侄子赵构宋高宗
侄子赵楷
侄子赵杞
侄子赵栩
侄子赵栻
侄子赵棣
侄子赵㮙
侄子赵枢

重要交往人物

  • 章惇

    哲宗亲政后启用的宰相,新党领袖,共同推动新法恢复。

  • 苏轼

    著名文学家,旧党代表人物,曾因新旧党争而受哲宗贬斥。

  • 司马光

    著名史学家、旧党领袖,元祐时期曾被高太后启用,哲宗亲政后被追夺谥号。

  • 林自

    与哲宗关系不睦,被哲宗所忌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