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璘

1102-1167 | 南宋名将 · 抗金英雄

吴璘肖像
吴璘(画像暂缺,此为示例)

生平简介

吴璘(1102-1167),字唐卿,南宋著名抗金将领,其兄为抗金名将吴玠。他继承兄长遗志,长期镇守西北边陲,屡次击败金兵,为南宋的防御体系和边境安定贡献卓著。

吴璘出生于北宋陇干(今甘肃省陇西县一带),后迁居成都。他自幼习武,精于骑射,在兄长吴玠的带领下投身军旅,逐渐成长为一名智勇兼备的优秀将领。

在宋金战争中,吴璘在和尚原、仙人关等战役中发挥了关键作用,多次挫败金兵的入侵。他不仅善于指挥作战,更在治军、屯田、修筑防御工事等方面展现出卓越才能,使吴家军成为南宋重要的军事支柱。吴璘一生戎马,忠勇报国,官至太傅、信国公,谥号武顺,深受宋孝宗器重。

主要荣誉
  • 追赠太傅
  • 追封信国公
  • 谥号武顺
人物特点
  • 精于骑射
  • 智勇兼备
  • 治军严明

人生轨迹

重要事件时间线

1102年

出生于陇干,后迁居成都

吴璘出生于北宋陇干(今甘肃省陇西县一带),后随家族迁居成都。出身将门,自幼习武,精于骑射,为日后戎马生涯奠定基础。

1131年(绍兴元年)

初露锋芒,迁统制和尚原军马

随兄长吴玠转战西北,在抗金前线崭露头角。因军功卓著,被任命为统制和尚原军马,开始独当一面。

1144年

继承兄长遗志,镇守川陕

兄长吴玠去世后,吴璘继任利州路安抚使、知兴州军州事,全面接管吴氏军团,肩负起镇守川陕边防的重任,成为南宋西南防线的核心人物。

1161年(绍兴三十一年)

和尚原、仙人关大捷,加封奉国军节度使

在金兵大规模入侵时,吴璘指挥宋军在和尚原、仙人关等地多次击退金兵,取得辉煌胜利,粉碎了金兵入蜀的企图。因功加封奉国军节度使。

1165年(乾道元年)

升任利州路安抚使,兼判兴元府

升任利州路安抚使,兼判兴元府军府事,继续巩固西南防线,为南宋的稳定贡献力量。

1167年(乾道三年)

逝世,追赠太傅、信国公,谥号武顺

吴璘逝世,享年66岁。朝廷为表彰其赫赫战功和忠勇品德,追赠太傅、信国公,谥号武顺。

军事成就

对南宋国防的重大贡献

镇守西北边陲

吴璘长期镇守川陕边境,有效抵御了金兵的入侵,确保了南宋西南地区的稳定与安全,成为一道坚不可摧的屏障。

和尚原、仙人关大捷

在绍兴末年金兵大举南侵时,吴璘指挥宋军在和尚原、仙人关等要地取得关键胜利,粉碎了金兵入蜀的企图,扭转了战局。

卓越的治军才能

吴璘继承了吴玠的军事思想,注重训练士卒,严明军纪,善用地形,灵活运用战术,使吴家军成为南宋一支重要的精锐力量。

社会关系

主要亲属及社会交往

亲属关系

姓名 关系 备注
吴扆 父亲
吴玠 兄长 南宋著名抗金名将,吴璘继承其军事遗产
吴总 四子
吴挺 五子 南宋著名将领,继承父兄遗志继续抗金
吴旰 孙子

社会交往 (部分)

  • 汪逵:曾被汪逵推荐。
  • 王曮:其墓志铭由吴璘所作。
  • 魏了翁:曾为吴璘的收藏作跋。
  • 杨从义:曾是吴璘的部将。
  • 汪应辰:曾为吴璘撰写传记。
  • 晁公溯:曾为吴璘作祭文。
  • 曾孝章:曾为吴璘作画赞。
  • 扬绛:曾为吴璘所建的汉中新修堰题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