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珙

1024-1084 | 北宋官员 · 华阳人

常珙肖像
常珙(画像暂缺,此为示例)

生平简介

常珙(1024-1084),字君璧,北宋华阳(今四川成都)人,北宋时期一位勤政爱民的杰出官员。

他生于北宋仁宗年间,于1046年进士及第,从此步入仕途。常珙一生历经仁宗、英宗、神宗三朝,先后在地方和中央担任多项重要职务,包括知县、知州、通判等,以其清廉正直、勤于政事的品格而闻名。

常珙在各地任职期间,注重民生,兴修水利,发展农业,平抑物价,深得百姓爱戴。他为北宋的社会稳定和地方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是当时优秀地方官员的典范。

基本信息
  • 字:君璧
  • 籍贯:华阳(今四川成都)
  • 生卒:1024年 - 1084年
  • 享年:61岁
仕途概览
  • 入仕:1046年 进士及第
  • 主要官职:知县、知州、通判
  • 所属朝代:北宋

人生轨迹

重要事件时间线

1024年

出生于华阳

常珙出生于北宋华阳(今四川成都)一个普通家庭,自幼聪颖好学,为日后步入仕途打下坚实基础。

1046年

进士及第

常珙通过科举考试,高中进士,正式踏入北宋官场,开始了他为国效力的生涯。

任职期间(具体年份不详)

地方行政官员

常珙先后担任多地知县,包括闽县、三泉、公安等地。在这些地方,他勤政爱民,处理政务,维护地方秩序,深得民心。

任职期间(具体年份不详)

州级行政官员

常珙还曾出任邛州、资州等地的知州,以及汉州的通判。在州一级行政中,他展现出卓越的治理能力,推动地方经济文化发展。

1084年

逝世

常珙于北宋元丰七年逝世,享年61岁。他的一生是为国为民、勤勉奉献的一生,为北宋的繁荣稳定贡献了力量。

主要政绩

对北宋地方治理的贡献

兴修水利,发展农业

在担任地方官期间,常珙重视农桑,积极组织民众兴修水利设施,有效改善了农田灌溉条件,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

平抑物价,安定民生

面对市场波动,常珙采取有效措施平抑物价,保障百姓基本生活所需,维护了社会稳定,赢得了民众的广泛赞誉。

整顿吏治,清明政风

常珙以身作则,清廉自守,严格要求下属,整顿地方吏治,使得所辖区域政风清明,为官者不敢徇私舞弊。

社会关系

家族与交游

家族成员

姓名 关系
常禧 父亲
常景修 长子
常景仁 次子
常景儒 三子
刘舜臣 长女婿
袁平 二女婿
何宗师 三女婿

交游与著作

  • 吕陶:著名文人吕陶曾为常珙撰写《常君墓志铭》,收录于其文集《净德集》中,足见二人交情深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