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雍

1091-1187 | 南宋隐士 · 易学大家

郭雍肖像
郭雍(画像暂缺,此为示例)

生平简介

郭雍,字子和,号冲晦处士、白云先生,生于北宋末年(1091年),卒于南宋孝宗淳熙十四年(1187年),享年九十七岁。他原籍洛阳,后迁居夷陵(今湖北宜昌),是南宋时期一位著名的隐士和易学大家。

郭雍一生淡泊名利,拒绝出仕为官,潜心于学问研究,尤其在《易经》方面造诣深厚。他以孝道闻名乡里,被誉为“孝子”。其学说不仅影响了当时的士人,更受到后世如朱熹等大儒的推崇。

他著有《郭氏传家易说》和《伤寒补亡论二十卷》,对易学和医学均有贡献,展现了其广博的学识和深邃的思想。郭雍以其高洁的品格和深厚的学问,成为南宋时期士人精神的典范。

代表著作
  • 《郭氏传家易说》(约1187年成书)
  • 《伤寒补亡论二十卷》
社会地位与别号
  • 赐号:冲晦处士
  • 别号:白云先生
  • 孝子
  • 拒绝出仕的士人

人生轨迹

重要事件时间线

1091年

出生于洛阳

生于北宋末年,字子和。早年居住于洛阳(今河南洛阳),深受儒家文化熏陶,为日后学问奠定基础。

不详年份(青年时期)

迁居夷陵,隐居白云山

因时局动荡或个人志向,迁居夷陵(今湖北宜昌),隐居于白云山,潜心学问,并自号“白云先生”,以示其超然物外之态。

不详年份(成年后)

获赐号“冲晦处士”

因其高洁品格和隐居不仕的志向,被世人尊称为“冲晦处士”,成为当时士人推崇的典范。

不详年份(一生)

以孝道闻名,拒绝出仕

郭雍以孝顺父母而著称,被乡里誉为“孝子”。面对南宋朝廷的多次征召,他始终坚守隐士本色,拒绝出仕为官,坚持独立治学。

1150年左右

父亲郭忠孝传其学

其父郭忠孝亦是学者,并传授郭雍之学,父子皆在学术上有所建树,共同探讨易学精髓。

不详年份

广收门徒,曾穜等从学

郭雍在夷陵隐居期间,广收门徒,温陵人曾穜(字献之)等皆拜其为师,学习易学,后曾穜累官知舒州,成为其著名学生之一。

不详年份

与朱熹等名儒交流

与理学大家朱熹有书信往来,朱熹曾致书郭雍,探讨学问,可见郭雍在当时学界的地位。其学说亦受黄㽦、赵善誉等学者推崇。

1187年

逝世,享年九十七岁

于南宋孝宗淳熙十四年逝世,享年九十七岁。其学说和高洁品格为后世景仰,留下《郭氏传家易说》等宝贵著作。

主要成就

对南宋学术与社会的重要贡献

易学大家

潜心研究《易经》,著有《郭氏传家易说》,对易学理论有独到见解,其学说被朱熹等大儒推崇,影响深远。

高洁隐士

一生拒绝出仕,淡泊名利,以其高尚的品格和隐居不仕的志向,成为南宋士人精神的典范,被赐号“冲晦处士”。

孝道楷模

以孝顺父母闻名,被乡里誉为“孝子”,其孝行广为流传,成为社会道德的榜样,体现了儒家传统美德。

医学贡献

著有《伤寒补亡论二十卷》,在医学领域亦有涉猎,展现其广博的学识和对世事的关怀。

社会关系

亲友及学界往来

亲属关系

姓名 关系 备注
郭忠孝 父亲 学者,传郭雍之学

学界往来

姓名 关系类型 描述/备注
曾穜 学生 字献之,温陵人,从学于郭雍,后累官知舒州。
黄㽦 学派成员 与郭雍同属一个学派。
陆游 书跋作者 著名诗人,曾为郭雍的《兼山先生易说》作跋。
赵善誉 赞扬者 赞扬郭雍之学,认为其著述丰富,与朱熹皆喜取其易说。
朱熹 书信往来者 理学大家,曾致书郭雍,探讨学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