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平简介
赵眘(zhào shèn,1127年—1194年),字元永,南宋第二位皇帝,庙号孝宗,谥号绍统同道冠德昭功哲文神武明圣成孝皇帝。
他是宋太祖赵匡胤的七世孙,宋高宗赵构的养子。于1162年即位,在位27年,期间励精图治,整顿吏治,重视农业生产,减轻百姓负担,使南宋国力有所恢复,史称“淳熙之治”。
孝宗皇帝深明大义,即位后立即为民族英雄岳飞平反昭雪,追复其官职,并厚恤其家属,此举深得民心,彰显了其拨乱反正的决心。他虽曾积极筹划北伐,意图收复失地,但因内外阻力未能成功。1189年,孝宗禅位于皇子赵惇(宋光宗),自称太上皇,于1194年驾崩。
孝宗是一位有为的君主,其统治下的南宋社会相对安定,经济文化繁荣,为南宋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
代表著作
- 《御制文集》(收录其诗文、诏令等)
- 《孝宗御笔》(部分书法作品)
主要荣誉
- 南宋中兴之主
- 为岳飞平反昭雪
- 开创“淳熙之治”
人生轨迹
重要事件时间线
出生于钱塘
出生于钱塘(今浙江杭州),原名赵伯琮,后改名赵玮、赵瑗。他是宋太祖赵匡胤的七世孙。
被宋高宗选入宫中抚养
被宋高宗赵构选入宫中抚养,赐名赵瑗,成为高宗的养子,为日后继承皇位奠定基础。
被立为皇子
被正式立为皇子,赐名赵眘,确立了其储君地位。
即皇帝位,为岳飞平反
宋高宗禅位,赵眘即皇帝位,是为宋孝宗。改元隆兴。即位后,他立即为民族英雄岳飞平反昭雪,追复其官职,并厚恤其家属,此举深得民心。
隆兴北伐
积极筹划北伐,意图收复失地,发动隆兴北伐,但因内外部阻力未能成功。
签订《隆兴和议》
与金国签订《隆兴和议》,维持了宋金之间的和平局面,为南宋的恢复发展争取了时间。
开创“淳熙之治”
在淳熙年间,孝宗励精图治,政治清明,经济繁荣,社会安定,史称“淳熙之治”,是南宋历史上较为繁荣的时期。
禅位于皇子,自称太上皇
禅位于皇子赵惇(宋光宗),自称太上皇,成为中国历史上少有的主动禅位的皇帝之一。
驾崩
驾崩,享年68岁。其一生为南宋的稳定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主要政绩
对南宋王朝的重大贡献
励精图治,开创“淳熙之治”
孝宗在位期间,整顿吏治,重视农业,减免赋税,使南宋国力有所恢复,社会安定,经济文化繁荣,史称“淳熙之治”。
为岳飞平反昭雪
即位后立即为民族英雄岳飞平反,追复其官职,彰显了其拨乱反正、恢复民心的决心,深得百姓拥戴。
推崇儒学,重视教育
孝宗本人勤于读书,推崇理学,并重视教育,兴办学校,为南宋文化的繁荣发展奠定了基础。
整顿军备,图谋北伐
孝宗即位后,积极整顿军备,曾发动隆兴北伐,虽未成功,但展现了其收复失地的决心和对国家统一的追求。
社会关系
主要亲属及重要人物关系
姓名 | 关系 | 备注 |
---|---|---|
赵匡胤 | 七世祖 | 宋太祖 |
赵子偁 | 生父 | 秀安僖王 |
赵构 | 嗣父 | 宋高宗 |
张氏 | 养母 | 宋高宗贤妃 |
赵伯圭 | 兄 | 魏王 |
郭氏 | 妻子 | 成穆皇后 |
夏氏 | 妻子 | 恭圣皇后 |
谢氏 | 妻子 | 成恭皇后 |
蔡氏 | 妾 | 贵妃 |
李氏 | 妾 | 贤妃 |
赵愭 | 长子 | 庄文太子 |
赵恺 | 次子 | 魏惠宪王 |
赵惇 | 三子 | 宋光宗 |
赵恪 | 四子 | 恭王 |
赵氏 | 长女 | 魏国公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