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平简介
吴奎(1011-1068),字长文,谥文肃,北宋北海(今山东省潍坊市昌乐县)人,是北宋中期一位重要的政治家和文学家。
他出身于一个家境并不富裕的家庭,祖上三代无人为官,但自幼勤奋好学,十七岁(约1027年)便以明经科及第,展现出卓越的学术才能。其第一任妻子赵氏出身富裕家族,因赏识其才华而结为连理。
吴奎一生历经仁宗、英宗、神宗三朝,官至枢密副使、参知政事,并被追赠兵部尚书、少师,谥号文肃。他以学识渊博、为人正直、敢于直言而闻名,尤其在神宗时期,对王安石变法持有不同意见,后因此被罢相,出知青州。
他不仅在政务上有所建树,在文学和金石学方面也有深厚造诣,与欧阳修、韩琦等当时文坛巨匠多有往来,并为其撰写祭文或墓志铭。其著作多散佚,但其清廉的品格和对国家社稷的忠诚,为后世所称颂。
主要职位
- 枢密副使
- 参知政事
- 资政殿大学士
- 知制诰
主要荣誉与称号
- 谥号:文肃
- 追赠:兵部尚书、少师
- 字:长文
人生轨迹
重要事件时间线
出生于北海
吴奎出生于北宋北海(今山东省潍坊市昌乐县)的一个普通家庭。其祖上三代并无为官者,家境并不富裕,但其自幼勤奋好学。
明经科及第
年仅十七岁(按墓志铭),吴奎便通过明经科考试及第,正式步入仕途,展现出其卓越的学术才能。
第一任妻子赵氏去世
吴奎的第一任妻子赵氏去世,享年三十二岁。赵氏出身冀州信都县的富裕家族,因赏识吴奎的才华而嫁给他。
制举贤良方正科及第
再次通过制举贤良方正科考试,进一步提升了其在士林中的声望和政治地位。
授枢密副使
被任命为枢密副使,进入北宋最高军政决策层,参与国家重要事务的决策。
拜参知政事,因议新法被罢
被任命为参知政事,位列宰执。同年,因对神宗皇帝推行的王安石新法持有异议,被罢去相位,出知青州。
逝世
吴奎在青州任上逝世,享年五十八岁。朝廷追赠其兵部尚书、少师,谥号「文肃」,以表彰其生平功绩和品德。
人生成就
对北宋的重大贡献
政治清明与正直
吴奎在多个重要职位上,始终秉持清廉正直的原则,敢于直言进谏,尤其在王安石变法时期,坚持己见,展现了士大夫的风骨。
参与国家决策
作为枢密副使和参知政事,吴奎深度参与了北宋中期的军事和政治决策,为国家的稳定和发展贡献了智慧和力量。
学术与金石造诣
吴奎学识渊博,不仅精通经学,对金石学也有深入研究,与当时的文化名流如欧阳修、韩琦等交游甚广,并曾为时旦撰写墓志铭,是北宋文坛的重要一员。
社会关系
家族成员与重要交游
家族成员
姓名 | 关系 | 备注 |
---|---|---|
吴怀德 | 父 | |
王氏 | 母 | 吴怀德之妻 |
赵立 | 第一任妻父 | 冀州信都县富裕家族 |
赵氏 | 第一任妻 | 赵立之女,二十岁嫁吴奎,1039年卒,年三十二 |
张舆 | 第二任妻父 | |
吴璟 | 长子 | |
吴瓌 | 次子 | |
吴琼 | 三子 | |
吴琯 | 四子 | |
吕元淳 | 女婿 | |
吴说礼 | 从子/姪子 |
重要交游
-
刘攽
为吴奎撰写墓志铭,并为其谥议。 -
刘敞
为吴奎第一任妻子赵氏撰写墓志铭。 -
欧阳修
与吴奎有书信往来,并为其作祭文。 -
韩琦
为吴奎作祭文。 -
王安石
吴奎对其推行的新法持有异议。 -
赵明诚
与吴奎在金石学方面有共同兴趣。 -
时旦
吴奎曾为其撰写墓志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