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平简介
窦默(1196-1280),字子声,号汉卿,谥号文正,元代肥乡(今河北肥乡)人。他是一位博学多才的学者,集儒学、医学、易学、佛学于一身,是元代重要的思想家和医家。
窦默早年曾隐居不仕,潜心学问,对儒家经典、医学、易学、佛学均有深入研究。他以深厚的学识和高尚的品德赢得了世人的尊敬,被誉为“隐居有德”之士。
1260年(中统元年),窦默被元世祖忽必烈征召入朝,官至翰林国史院翰林侍讲学士。在朝为官期间,他积极参与文化典籍的编纂和学术讲授,为元代初期的文化建设和儒学复兴做出了重要贡献。
在医学方面,窦默医术精湛,尤擅针灸和内科,著有医学著作。他倡导儒医结合,认为医者应兼具仁心与仁术,培养了众多医学人才。窦默的一生,是元代文化融合与学术繁荣的缩影,他为元代的思想文化建设和医学进步做出了杰出贡献。
代表著作
- 《窦太师流注指要赋一卷》
主要荣誉
- 翰林国史院翰林侍讲学士
- 谥号“文正”
人生轨迹
重要事件时间线
出生于肥乡
窦默出生于元代肥乡(今河北肥乡),早年便展现出对学问的浓厚兴趣和过人天赋。
隐居潜心治学
窦默早年隐居不仕,潜心研习儒学、医学、易学、佛学等,学识渊博,声名远播。他以其高尚的品德和深厚的学问,被誉为“隐居有德”之士。
被征召入朝,拜翰林侍讲学士
元世祖忽必烈仰慕其学识与品德,特征召窦默入朝为官,任命其为翰林国史院翰林侍讲学士。此后,窦默在朝中参与文化典籍的编纂和学术讲授,为元代初期政权的稳定和文化建设贡献力量。
行医济世,著书立说
窦默不仅在儒学方面有深厚造诣,其医术亦十分精湛,尤擅针灸和内科。他常为百姓诊病,广收门徒,将自己的医学知识传授给后人,著有医学著作《窦太师流注指要赋一卷》。
逝世,享年85岁,谥号“文正”
窦默于1280年逝世,享年85岁。为表彰其学问与功绩,朝廷赐谥号“文正”,以示其品德与学识之高尚。
主要成就
对元代社会与文化的贡献
儒学思想家
窦默精通儒家经典,对《易经》有深入研究,强调儒家思想在治国理政中的重要性。他通过讲学和著述,对元代儒学复兴和文化融合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杰出医家
窦默医术精湛,尤擅针灸和内科,著有医学著作《窦太师流注指要赋一卷》。他倡导儒医结合,认为医者应兼具仁心与仁术,培养了众多医学人才,对元代医学发展产生了积极影响。
朝廷重臣
作为翰林侍讲学士,窦默在元代初期参与文化建设,为朝廷提供学术咨询,并负责教育皇室子弟,为元代政权的稳定和文化典章制度的建立贡献了重要力量。
社会关系
亲友及社会交往
亲属关系
姓名 | 关系 | 备注 |
---|---|---|
窦履 | 子 |
师友及门生
姓名 | 关系/身份 | 备注 |
---|---|---|
王开 | 弟子 | 游大都窦太师汉卿之门二十余年,悉传其医术。 |
宋濂 | 传记作者 | 曾为窦默撰写传记。 |
王恽 | 传记作者/祭文作者 | 曾为窦默撰写传记和祭文。 |
刘秉忠 | 友人 | 曾收到窦默赠送的诗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