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昀

1205-1264 | 南宋皇帝 · 承前启后

赵昀肖像
赵昀(画像暂缺,此为示例)

生平简介

赵昀(1205年—1264年),即宋理宗,南宋第五位皇帝,在位四十年(1224年—1264年)。

原名赵贵诚(或宋贵诚),系宋太祖赵匡胤的十三世孙,沂王赵希瓐之子。他并非宁宗亲子,而是由权臣史弥远拥立为皇子,后继位。亲政后,他曾一度励精图治,罢黜史弥远党羽,并与蒙古联手灭金。

然而,其统治后期,沉溺酒色,重用奸臣,导致朝政腐败,国力日衰,为南宋的最终覆灭埋下了伏笔。尽管如此,他在位期间对理学推崇备至,使朱熹理学成为官方哲学。

主要年号
  • 宝庆 (1225-1227)
  • 绍定 (1228-1233)
  • 端平 (1234-1236)
  • 嘉熙 (1237-1240)
  • 淳祐 (1241-1252)
  • 宝祐 (1253-1258)
  • 开庆 (1259)
  • 景定 (1260-1264)
主要事迹
  • 由权臣史弥远拥立为帝
  • 史弥远去世后开始亲政
  • 联蒙灭金
  • 端平入洛

人生轨迹

1205年1月26日

出生于钱塘

生于钱塘(今浙江杭州),为宋太祖赵匡胤的十三世孙,沂王赵希瓐之子,原名赵贵诚。

1224年

被拥立为皇子并继位

在权臣史弥远的策划下,被立为皇子,同年宁宗驾崩,赵贵诚继位,是为宋理宗。

1233年

史弥远去世,开始亲政

权臣史弥远去世,理宗终于得以亲政,开始整顿朝纲,罢黜史弥远党羽。

1234年

联蒙灭金与端平入洛

与蒙古联手攻灭金朝。同年,宋军在理宗的命令下发动“端平入洛”,试图收复被金朝占据的开封、洛阳等地,但因准备不足而失败。

1264年10月26日

逝世

在位四十年后驾崩,享年60岁。谥号建道备德大功复兴烈文仁武圣明安孝皇帝,庙号理宗。

治国方略与挑战

亲政初期:励精图治

史弥远去世后,理宗亲政,曾一度革除弊政,整顿吏治,启用正直之士,试图挽救南宋颓势。

对外政策:联蒙灭金与边患加剧

与蒙古联手灭金,结束了宋金对峙的局面。然而,金朝灭亡后,南宋与蒙古直接接壤,边境冲突不断,蒙古的威胁日益加剧。

内政:后期怠政与国力衰退

亲政后期,理宗逐渐沉溺酒色,重用丁大全、贾似道等奸臣,导致朝政日益腐败,财政枯竭,民不聊生,为南宋的最终灭亡埋下了祸根。

文化:尊崇理学

理宗对理学推崇备至,将朱熹的理学定为官方哲学,对后世学术思想产生了深远影响。

社会关系

亲属关系

姓名 关系 备注
赵匡胤 十三世祖 宋朝开国皇帝,宋太祖
赵希瓐 生父 沂王
赵扩 嗣父 宋宁宗之弟
谢道清 皇后 理宗皇后,谢氏
贾氏 理宗妃嫔
赵禥 嗣子 理宗侄子,后继位为宋度宗
朱浚 女婿 理宗之女婿
杨镇 女婿 理宗之女婿
谢渠伯 岳父 皇后谢道清之父
贾涉 妾父 妃贾氏之父

重要关联人物

姓名 关系 备注
史弥远 权臣 拥立理宗为帝,并在其亲政前掌握大权
孟珙 南宋名将 在联蒙灭金及抗蒙战争中发挥重要作用
刘克庄 文臣 南宋著名文学家、史学家,曾为理宗御书作跋
袁甫 文臣 南宋大臣,曾为理宗御书作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