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平简介
刘孟容(字公度),南宋时期著名理学家,临江军清江(今江西省樟树市)人。他早年受学于族人刘清之和心学大家陆九渊,后又成为朱熹的门人,融汇各家学说,对宋代理学的发展做出了独特贡献。
刘孟容生卒年不详,约活跃于南宋中期。他以其深厚的学养和独立思考的精神闻名。在朱熹与陆九渊的“鹅湖之会”后,他曾致书朱熹,劝其勿为讲学之争,体现了他调和朱陆学说的立场和对学术平和的追求。
他曾登淳熙八年(1181年)进士第,步入仕途,历任殿中省尚舍奉御、太常寺主簿等京官,后又出任地方官,知长沙府事、知南康军等,为官清廉,政绩斐然。
刘孟容不仅是官员,更是一位重要的理学思想家和教育家,广收门徒,讲学授业,对后世学风影响深远。
主要官职
- 殿中省尚舍奉御
- 太常寺主簿
- 知长沙府事
- 知南康军
学术思想
- 融汇朱陆学说,主张调和讲学之争
- 强调知行合一,注重实践
- 广收门徒,讲学授业
人生轨迹
重要事件时间线
约出生于临江军清江
刘孟容,字公度,生卒年不详,约活跃于南宋中期。出身于临江军清江(今江西省樟树市)一个书香门第,自幼聪颖,勤奋好学。
师从刘清之与陆九渊
早年求学,先从族人刘清之学习,后又拜入心学大家陆九渊门下,深受其学说影响,为日后融汇各家思想奠定基础。
登进士第,步入仕途
淳熙八年(1181年),刘孟容考中进士,正式进入仕途,开启了他兼济天下的人生篇章。
成为朱熹门人,并与朱熹论学
刘孟容后成为理学集大成者朱熹的门人。他不仅研习朱子之学,更以独立思考的精神,曾致书朱熹,劝其勿为讲学之争,展现了其调和朱陆学说的开阔胸襟。朱熹亦有《答刘公度》等书信与他往来。
历任京官与地方要职
刘孟容在仕途上稳步发展,曾任殿中省尚舍奉御、太常寺主簿等京官。后又外放地方,担任知长沙府事、知南康军等要职,为政清明,深得民心。
广收门徒,传道授业
无论身居何职,刘孟容始终不忘传道授业的使命。他广收门徒,讲学授业,将自己的理学思想和为政经验传授给后辈,对当时的学风产生了积极影响。
学术与为政
对南宋社会的重要贡献
融汇朱陆,调和学争
刘孟容在朱熹与陆九渊学说争鸣之际,以其开阔的胸襟和深刻的洞察力,主张调和两派学说,力求会通,为宋代理学的多元发展贡献了独特视角。
勤政爱民,政绩斐然
历任殿中省尚舍奉御、太常寺主簿、知长沙府事、知南康军等职,刘孟容为官清廉,勤政爱民,在地方治理上取得了显著政绩,深受百姓爱戴。
广收门徒,影响深远
作为理学家,刘孟容不仅著书立说,更身体力行,广收门徒,传道授业。他的学说和品格影响了一批后学,为南宋学术的繁荣培养了人才。
社会关系
家族与师友
家族成员
姓名 | 关系 | 备注 |
---|---|---|
刘龟年 | 父亲 |
师友关系
姓名 | 关系 | 备注 |
---|---|---|
刘清之 | 老师 | 族人,早年受其教诲 |
陆九渊 | 老师 | 心学大家,早年受其影响 |
朱熹 | 门人/友人 | 理学集大成者,刘孟容曾致书劝其勿为讲学之争,朱熹亦有书信往来 |
陈傅良 | 友人 | 南宋学者,刘孟容曾有书信往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