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皓

1088-1155 | 南宋忠臣 · 民族气节典范

洪皓肖像
洪皓(画像暂缺,此为示例)

生平简介

洪皓(1088年—1155年),字光弼,号忠宣,鄱阳(今江西省鄱阳县)人,南宋著名使臣、文学家,被誉为“江南苏武”。

他于北宋元祐三年(1088年)出生,宋徽宗政和五年(1115年)登进士第。南宋建炎三年(1129年),金人南侵,宋高宗派遣洪皓出使金国,议和并迎回徽宗、钦宗二帝。然而,洪皓抵达金国后,因拒绝向金人称臣,被金人扣留,流放至漠北长达十五年之久。

在被扣期间,洪皓始终坚贞不屈,不改宋臣气节,秘密向宋廷传递金国情报,并著书立说,记录所见所闻。绍兴十三年(1143年),他历尽艰辛,终于获准归宋。归国后,他坚决反对秦桧的议和政策,因此遭到秦桧的排挤和贬谪,先后被贬至饶州、南雄州等地。

洪皓一生忠诚报国,气节凛然,其事迹感人至深。他不仅是一位杰出的外交家,更是一位具有深厚文学造诣的学者,著有《鄱阳集》、《松漠纪闻》等,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史料和文学遗产。绍兴二十五年(1155年),洪皓逝世,享年六十八岁,谥号“忠宣”。

代表著作
  • 《鄱阳集》
  • 《松漠纪闻》
  • 《金国文具录》
  • 《帝王通要》
  • 《姓氏指南》
主要荣誉
  • “江南苏武”之称
  • 谥号“忠宣”
  • 太子太师(赠)
  • 国公(赠)

人生轨迹

重要事件时间线

1088年

出生于鄱阳

洪皓出生于北宋元祐三年(1088年),籍贯鄱阳(今江西省鄱阳县)。

1115年

登进士第

宋徽宗政和五年(1115年),洪皓通过科举考试,登进士第,步入仕途。

1129年

出使金国,被扣留

南宋建炎三年(1129年),洪皓奉命出使金国,议和并迎回徽宗、钦宗二帝。因其坚决不屈,拒绝向金人称臣,被金人扣留,流放至漠北。

1143年

坚贞归宋

在金国被扣留长达十五年之久,洪皓始终保持民族气节,不屈不挠。绍兴十三年(1143年),他终于获准归宋,被誉为“江南苏武”。

1145年

反对秦桧,遭贬谪

归宋后,洪皓坚决反对宰相秦桧的议和政策,因此遭到秦桧的排挤和打击,被贬谪为饶州知州,后又被罢官,流放至南雄州。

1155年

逝世

绍兴二十五年(1155年),洪皓逝世,享年六十八岁。朝廷追赠其为太子太师,谥号“忠宣”。

人生成就

对南宋及后世的重大贡献

坚守民族气节

在金国被扣留十五年,面对威逼利诱,始终不屈不挠,坚守宋臣气节,被誉为“江南苏武”,成为后世景仰的民族英雄。

卓越文学成就

著有《鄱阳集》、《松漠纪闻》等重要著作,其中《松漠纪闻》详细记载了金国风土人情,为研究宋金历史提供了宝贵资料。

忠直敢言风骨

归宋后,不畏权贵,坚决反对秦桧的投降议和政策,体现了正直忠诚的士大夫风骨,虽遭贬谪,却赢得后世的敬重。

社会关系

家族成员与重要交往

家族成员

姓名 关系 备注
洪彦先 父亲
沈氏 妻子
沈复 岳父
洪彦升 从父/伯叔父
洪适 长子 南宋著名文学家、史学家,“鄱阳三洪”之一
洪遵 次子 南宋著名钱币学家、文学家,“鄱阳三洪”之一
洪迈 三子 南宋著名文学家、史学家,“鄱阳三洪”之一
洪述 从子/侄子
臧栋 女婿
王駜 女婿
朱晞颜 四女婿
洪邦直 侄孙/从孙
洪简 曾孙/重孙

重要交往

  • 秦桧

    因坚决反对秦桧的议和政策,遭到其排挤和贬谪。

  • 洪适、洪遵、洪迈

    三子皆为南宋著名学者,继承其家学,并为父作传、跋文。

  • 彭汝砺、真德秀、袁甫、胡次焱

    多位著名学者曾为洪皓的著作或相关文献作跋,足见其影响力。

  • 王洋

    因与洪皓的交往而受到牵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