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平简介
李恪(619年—653年),唐太宗李世民第三子,文德皇后所生。他才华横溢,文武兼备,深得太宗喜爱,被誉为“英物”。
李恪自幼聪慧,性情开朗,有文才武略,在诸王中声望颇高。太宗曾多次称赞其才能,甚至一度考虑立其为太子。然而,由于长孙无忌等重臣的反对,以及他与太子李治之间的微妙关系,最终未能如愿。
贞观年间,李恪先后出任益州、安州、梁州等地都督,治理有方,颇有政绩。然而,唐高宗时期,他被卷入房遗爱谋反案,遭到舅父长孙无忌的诬陷,最终于永徽四年(653年)被赐死,年仅34岁,其悲剧命运令人扼腕叹息。
基本信息
- 出生: 619年
- 逝世: 653年
- 封号: 吴王
- 父亲: 唐太宗李世民
主要官职
- 益州大都督(治成都府)
- 安州都督(治安陆)
- 梁州都督(治梁州)
- 兼领临淄、长沙刺史
人生轨迹
重要事件时间线
619年
出生
出生于长安,为唐太宗李世民第三子,文德皇后所生。自幼聪慧,深得太宗喜爱。
628年 (贞观二年)
初封与任职
初封长沙郡王,后改封汉中郡王。同年,被任命为益州大都督(治所在成都府),赴任治理一方。
636年 (贞观十年)
改封吴王,多地任职
改封吴王,任安州都督(治所在安陆),并兼领临淄、长沙刺史。在各地任职期间,展现出卓越的治理才能。
649年 (贞观二十三年)
任梁州都督
被任命为梁州都督(治所在梁州)。此时,其声望和能力已广为人知,成为朝野瞩目的宗室。
653年 (永徽四年)
蒙冤赐死
因房遗爱谋反案,被长孙无忌诬陷牵连,最终被唐高宗赐死于长安,年仅34岁。一代英才,就此陨落。
人物评价与悲剧
才华横溢的宗室与政治牺牲品
聪慧英武,深得太宗喜爱
李恪兼具文才武略,性情开朗,与太宗性格相似,故深得太宗器重。太宗曾称赞他“英物”,并一度考虑废太子李承乾而立李恪,足见其在太宗心中的地位和才能。
卷入储位之争,成为政治牺牲品
由于其出众的才能和广泛的声望,李恪被视为对太子李治(后来的唐高宗)的潜在威胁。在唐高宗继位后,以长孙无忌为首的顾命大臣为了巩固新君的地位,利用房遗爱谋反案,罗织罪名,将李恪牵连并赐死。
历史的叹息
李恪的死,是唐初政治斗争的悲剧性缩影。他本有治国之才,却因身处皇室、才华过盛而招致杀身之祸。后世多为李恪的冤死感到惋惜,认为他若能得善终,或将成为一代贤王。
社会关系
家族与亲友
姓名 | 关系 | 备注 |
---|---|---|
李世民(唐太宗) | 父 | 唐朝第二位皇帝,开创“贞观之治” |
李琨 | 子 | |
元思忠 | 女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