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平简介
盛度(968-1041),字公量,谥号文肃,北宋时期杰出的政治家和文学家。
他原籍杭州余杭,后迁居开封。宋太宗淳化二年(991年)进士及第,从此步入仕途。盛度历经真宗、仁宗两朝,官至参知政事(副宰相)、知枢密院事(枢密使),位极人臣。他以其深厚的学识、卓越的政绩和清廉的品格,在北宋政坛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盛度在地方任职期间,勤政爱民,兴修水利,发展农桑,深得百姓爱戴。入朝为官后,他参与国家大政方针的制定,为北宋的繁荣稳定做出了重要贡献。他不仅是杰出的政治家,也是一位有成就的文学家,著述颇丰。
代表著作
- 《中书翰林二制集》
- 《中书集》
- 《愚谷集》
- 《枢中集》
- 《银台集》
主要荣誉与官职
- 参知政事 (副宰相)
- 知枢密院事 (枢密使)
- 太子太保 (赠)
- 谥号:文肃
- 宁武军节度使
人生轨迹
重要事件时间线
出生于杭州余杭
盛度出生于杭州余杭县,后迁居北宋都城开封。他自幼聪颖,勤奋好学。
进士及第
宋太宗淳化二年,盛度参加科举考试,一举进士及第,正式步入仕途,开始了他的政治生涯。
任洪州知州
盛度开始担任地方官,任洪州(今江西南昌)知州,展现出卓越的治理才能。
兼直史馆、工部屯田司员外郎,任建昌军知州
盛度在地方任职的同时,也开始兼任朝廷史馆职务,并担任工部屯田司员外郎,后调任建昌军(今江西永修)知州。
任光州知州,兼兵部郎中
盛度被任命为光州(今河南潢川)知州,并兼任兵部郎中,其职权和影响力进一步扩大。
任筠州知州
盛度调任筠州(今江西高安)知州,继续在地方施展其治理才华。
迁太常寺少卿,任虔州、滁州知州
盛度被提升为太常寺少卿,并先后担任虔州(今江西赣州)和滁州(今安徽滁州)知州。
任苏州知州
盛度调任富庶的苏州(今江苏苏州)知州,在当地政绩斐然。
迁集贤院学士,任扬州知州
盛度被授予集贤院学士的荣誉职务,并担任重要的扬州(今江苏扬州)知州。
拜参知政事
盛度被任命为参知政事,位列宰执,成为北宋朝廷的副宰相,参与国家最高决策。
升任知枢密院事
盛度升任知枢密院事,成为北宋军事最高长官,与宰相共同执掌军政大权。
兼尚书省右丞,再任知枢密院事,兼扬州知州
盛度再次被任命为知枢密院事,并兼任尚书省右丞和扬州知州,显示其在朝廷中的重要地位。
逝世,获赠太子太保,谥号“文肃”
盛度逝世,享年74岁。朝廷追赠其太子太保,并赐谥号“文肃”,以表彰其一生的功绩和品德。
主要成就
对北宋的重大贡献
位列宰执,参与国家大政
盛度在北宋真宗、仁宗两朝担任要职,官至参知政事、知枢密院事,是国家决策层的重要成员。他参与了多项重大政策的制定与实施,对维护北宋的政治稳定和经济发展起到了关键作用。
地方治理,勤政爱民
盛度曾知洪州、建昌军、光州、筠州、虔州、滁州、苏州、扬州等多地军州事。在地方任职期间,他注重民生,兴修水利,发展农业,深受百姓爱戴,为地方的繁荣做出了显著贡献。
文学成就,著述颇丰
盛度不仅是杰出的政治家,也是一位有成就的文学家。他著有《中书翰林二制集》、《中书集》、《愚谷集》、《枢中集》、《银台集》等多部作品,展现了其深厚的文化素养和文学才华。
社会关系
家族与交游
家族成员
姓名 | 关系 | 备注 |
---|---|---|
盛珰 | 曾祖 | 据《宋史》记载 |
盛子谦 | 祖父 | |
盛豫 | 父亲 | |
盛京 | 从兄 | |
盛遵甫 | 从子 / 侄子 | |
盛申甫 | 儿子 | |
掌禹锡 | 女婿 | |
盛岫 | 玄孙 / 四世孙 |
重要交游
姓名 | 关系类型 | 备注 |
---|---|---|
司马池 | 推荐 | 盛度曾推荐司马池入朝为官 |
王安石 | 祭文作者 | 王安石曾为盛度撰写祭文《祭盛侍郎文》 |
范仲淹 | 学记作者 | 范仲淹曾为盛度撰写《南京书院题名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