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平简介
汪澈(1109-1171),字明远,又名汪彻,谥号庄敏,浮梁(今江西景德镇浮梁县)人。南宋时期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
他于绍兴八年(1138年)考中进士,由此步入仕途。汪澈为人清廉正直,敢于直言,深受孝宗皇帝器重。
历任地方要职,如知升州、鄂州、宣州、福州军州事,在地方治理上颇有建树。乾道三年(1167年)升任参知政事,乾道四年(1168年)晋升为枢密使,位列宰执,成为南宋朝廷的核心决策者之一。
在任期间,他积极参与朝政,在军事防御、民生改善、整顿吏治等方面提出了诸多建议并付诸实施,为南宋的稳定和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代表著作
- 《奏议(汪澈):十二卷》
- 《文集(汪澈):三十卷》
主要荣誉
- 枢密使
- 参知政事
- 赠龙图阁学士
- 谥号庄敏
人生轨迹
重要事件时间线
出生于浮梁
汪澈出生于浮梁(今江西景德镇浮梁县),自幼聪颖,勤奋好学。
绍兴八年进士及第
在南宋绍兴八年(1138年)的科举考试中,汪澈金榜题名,考中进士,正式步入仕途。
任参知政事
汪澈因其卓越的才能和清廉的品格,被任命为参知政事,位列宰执,参与国家重要决策。
知升州军州事,兼知枢密院事
汪澈出任升州(今江苏南京)知州,同年兼任知枢密院事,在军事和地方行政方面均承担重任。
晋升枢密使,兼任荆湖北路安抚使、知鄂州军州事
汪澈被提升为枢密使,成为南宋最高军事长官。同时兼任荆湖北路安抚使和鄂州(今湖北武汉)知州,负责边防和地方治理。
任知宣州军州事
汪澈调任宣州(今安徽宣城)知州,继续在地方发挥其治理才能。
任观文殿学士、通议大夫,兼知福州军州事
汪澈获授观文殿学士、通议大夫等荣誉官职,并出任福州(今福建福州)知州。
逝世,享年63岁,谥号庄敏
汪澈逝世,享年63岁。朝廷追赠其龙图阁学士,并赐谥号“庄敏”,以表彰其正直庄重、明察果断的品德和功绩。
主要贡献
对南宋朝廷与社会的重要影响
政治清明与直谏
汪澈以清廉正直著称,敢于向孝宗皇帝直言进谏,对整顿吏治、匡正时弊发挥了重要作用,维护了朝廷的清明。
军事与边防策略
在担任枢密使期间,积极参与军事决策,对南宋的边防巩固和军事力量建设有所贡献。其与薛季宣的书信往来中,亦可见其对屯戌、边事的关注。
地方治理建树
历任升州、鄂州、宣州、福州等多地知州、知府,在地方任上注重民生,推行善政,维护社会稳定,深受百姓爱戴。
文学与著述
留有《奏议》和《文集》等重要著作,为后世研究南宋政治、文化提供了宝贵资料,展现了其深厚的学识和思想。
社会关系
家族成员与社会交游
家族成员
姓名 | 关系 | 备注 |
---|---|---|
汪俊修 | 父亲 | |
李氏 | 岳父 | 岳父姓李,名字不详 |
方恬 | 女婿 | |
汪梓 | 长子 | |
汪槔 | 三子 | |
汪立信 | 侄孙 |
社会交游
姓名 | 关系类型 | 备注 |
---|---|---|
周必大 | 撰写墓志铭、神道碑 | 南宋著名文学家、政治家 |
汤思退 | 被弹劾 | 南宋宰相 |
陈康伯 | 同僚 | 南宋宰相 |
陈俊卿 | 同僚 | 南宋宰相 |
薛季宣 | 书信往来 | 南宋著名学者、官员,多封书信讨论政事 |
王质 | 为其生祠作记 | 南宋文学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