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焘

1092-1166 | 南宋名臣 · 宰执 · 金石学家

张焘肖像
张焘(画像暂缺,此为示例)

生平简介

张焘(1092年—1166年),字子公,谥号忠定,饶州德兴(今江西省德兴市)人,南宋时期著名政治家、宰执。

他一生历经北宋末年到南宋初年的动荡时期,以其卓越的政治才能、清廉的品格和坚定的抗金立场而闻名。张焘早年通过恩荫入仕,后又登进士第,仕途稳健。

他曾担任知枢密院事、参知政事等要职,位列宰执,是南宋朝廷的重要支柱。张焘为人正直,敢于直言,曾因力主抗金议和而得罪权臣秦桧,被贬出京。他素好金石之学,对文物考证有独到见解,展现了其深厚的文化素养。张焘的一生,是南宋士大夫忠君爱国、坚守气节的典范。

基本信息
  • 字:子公
  • 谥号:忠定
  • 籍贯:饶州德兴(今江西德兴)
  • 生卒:1092年 - 1166年
主要官职
  • 知枢密院事
  • 参知政事
  • 成都府路安抚使

人生轨迹

重要事件时间线

1092年

出生于饶州德兴

张焘出生于饶州德兴(今江西省德兴市),其家族在当地颇有声望。

1118年

恩荫入仕

通过恩荫制度进入仕途,开始其为官生涯。

1126年

登进士第

通过科举考试,登进士第,进一步提升了其在士林中的地位。

1139年-1143年

任成都府路安抚使,得罪秦桧

担任成都府路安抚使、知成都府军府事,兼宝文阁学士。在蜀期间,他力主抗金,因此得罪了主和派权臣秦桧。

1156年-1159年

知升州军州事

调任知升州军州事(今江苏南京),并被授予左朝议大夫。

1161年

再知升州,晋升资政殿学士

再次出任知升州,并晋升为资政殿学士、左中大夫。

1162年

拜知枢密院事

拜知枢密院事,位列宰执,参与国家军政要务,成为南宋朝廷的重要决策者。

1163年

晋升参知政事

晋升为参知政事,进一步巩固其在朝廷中的核心地位。

1166年

逝世,谥号“忠定”

张焘逝世,享年75岁。朝廷追赠谥号“忠定”,以表彰其忠诚与正直。

主要成就

对南宋的贡献与个人特长

政治贡献

长期担任朝廷要职,位列宰执,参与国家军政大事,为南宋的稳定和发展贡献力量。

坚定抗金立场

在民族危亡之际,坚定主张抗金,不畏权贵,敢于与秦桧等主和派抗争,展现了民族气节。

金石之好

素好金石之学,对古代碑刻、铭文等有深入研究,是当时著名的金石学家之一,体现了其广博的学识和高雅的志趣。

社会关系

家族与交游

家族成员

姓名 关系 备注
黄履外祖父
张根父亲
程邻岳父
张植伯叔父
张熹兄弟
张垓长子
张埏
邹栩女婿
张镇
张铸
陈景祖孙女婿
周大辩孙女婿
王元老孙女婿
张涛曾孙
张一清玄孙

重要交游

  • 周必大:曾为其撰写墓志铭、神道碑,并为其建筑题记。
  • 蔡戡:曾为其奏议撰写书跋。
  • 黄伯思:与黄伯思在金石学方面有共同兴趣,相互论学。
  • 韩元吉:曾为其撰写祭文。
  • 朱翌:曾为其出任成都府帅时撰写送别序。
  • 杨万里:曾为其所记的佛寺撰写记文。
  • 李纲:曾与李纲有书信往来。
  • 秦桧:因力主抗金议和,曾得罪权臣秦桧,被贬出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