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稼

约1172-1235 | 忠烈之士 · 殉国知州

高稼肖像
高稼(画像暂缺,此为示例)

生平简介

高稼,字南叔,号缩斋,南宋蒲江(今四川蒲江县)人。他以科举入仕,官至沔州知州,最终在抗击蒙古入侵时,城陷殉国,被追谥“忠”,是南宋时期一位忠烈之士。

高稼约生于1172年,出身于书香门第。嘉定六年(1213年)与三弟高崇一同参加四川类省试,次年(1214年)同登进士。他为人正直,学识渊博,深受时人器重,曾被著名理学家真德秀赞为“国士”。

他曾任利州路提点刑狱公事,后于端平二年(1235年)出任沔州(今陕西勉县)知州。当时蒙古大军南侵,沔州作为四川门户,战略位置极其重要。高稼临危受命,坚守城池。同年,蒙古军攻破沔州,高稼不屈殉国,以身许国,彰显了崇高的民族气节。

代表著作
  • 《缩斋类稿》三十卷
主要荣誉
  • 嘉定七年进士
  • 死国难
  • 追谥“忠”

人生轨迹

重要事件时间线

约1172年

出生于蒲江

高稼约生于南宋孝宗乾道七年(1172年),籍贯蒲江(今四川省成都市蒲江县)。

1213年 (嘉定六年)

参加四川类省试

与三弟高崇一同在成都潼川府路转运司参加类省试。

1214年 (嘉定七年)

登进士第

与三弟高崇同榜登进士,正式步入仕途。同年,受到著名理学家真德秀的赏识,被誉为“国士”。

约1234年

任利州路提点刑狱公事

出任利州路(今四川广元一带)提点刑狱公事,负责一路的司法监察工作。

1235年 (端平二年)

任沔州知州,城陷殉国

出任沔州(今陕西勉县)知州。同年,蒙古大军围攻沔州,高稼率军民坚守。城破后,高稼不屈殉国,以身报国,被追谥“忠”。

主要贡献

对南宋社会的重大影响

忠烈殉国,以身许国

在南宋末年抵御蒙古入侵的危急时刻,高稼坚守沔州,城破不屈,最终以身殉国,展现了崇高的民族气节和忠贞不渝的爱国情怀,成为后世景仰的忠烈典范。

清正廉明,地方治理

担任利州路提点刑狱公事期间,秉公执法,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出任沔州知州时,积极组织军民抗敌,尽职尽责,保障一方安宁。

文学成就,著述传世

高稼学识渊博,著有《缩斋类稿》三十卷,其诗文在当时颇有影响,为后世研究南宋文化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社会关系

家族与交游

家族成员

姓名 关系 备注
李氏 妻子
高载
高定子
高崇 嘉定七年与高稼同登进士
高茂叔
魏了翁 同母异父弟 著名理学家、政治家,曾为高稼作哀辞、世系碑记等
高斯复 长子
高斯得
高不浮
高不流
高斯谋 从子/嗣子

重要交游

  • 真德秀

    南宋著名理学家、政治家。嘉定七年(1214年)高稼登进士后,真德秀一见便以“国士”之才期许他。

  • 魏了翁

    高稼的同母异父弟,南宋著名理学家、政治家。高稼殉国后,魏了翁为其撰写哀辞、世系碑记,并为其斋堂题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