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伯彦

1069-1141 | 南宋宰相 · 军事家

汪伯彦肖像
汪伯彦(画像暂缺,此为示例)

生平简介

汪伯彦,字廷俊,谥忠定,北宋末至南宋初期的重要政治家、军事家。他以进士身份步入仕途,在宋室南渡之际,曾位居宰执,对南宋初期的政局产生了深远影响。

汪伯彦于北宋熙宁二年(1069年)出生于徽州祁门(今安徽省祁门县)。早年勤奋好学,于崇宁二年(1103年)考中进士,由此开启了他的仕途生涯。

靖康之变后,宋室南渡,汪伯彦在建炎元年(1127年)被任命为知枢密院事,负责军政要务。建炎三年(1129年),他升任右仆射兼门下侍郎,位列宰相,成为南宋初年朝廷的核心人物之一。在位期间,他与黄潜善等人共同执政,主张暂时避敌,力图稳定局势,但其政策也因未能积极抗金而备受争议,尤其是在宋高宗南迁过程中,他与黄潜善被指责误导皇帝,导致朝廷进一步南撤至临安。

尽管其政治生涯充满争议,汪伯彦在稳定南宋初期混乱局面、维系朝廷运转方面仍发挥了一定作用。他曾兼任观文殿大学士、开府仪同三司等荣衔,并多次出任地方要职,如知池州、洪州、宣州、广州军州事,以及江南东路安抚大使,为地方治理和军事防卫贡献力量。绍兴十一年(1141年),汪伯彦逝世,享年73岁,获谥忠定。

代表著作
  • 《春秋大义》
  • 《集三传本末》
  • 《中兴日历》
主要荣誉
  • 忠定公 (谥号)
  • 宰执 (高阶官职)
  • 观文殿大学士 (荣衔)

人生轨迹

重要事件时间线

1069年

出生于徽州祁门

汪伯彦于北宋熙宁二年(1069年)出生于徽州祁门(今安徽省祁门县)。

1103年

进士及第

于崇宁二年(1103年)考中进士,正式步入仕途。

1127年-1128年

出任知枢密院事

靖康之变后,宋室南渡,汪伯彦被任命为知枢密院事,负责军政要务。

1129年

升任右仆射兼门下侍郎(宰相)

建炎三年(1129年),汪伯彦升任右仆射兼门下侍郎,位列宰相,成为南宋初年朝廷的核心人物。

1131年

兼任江南东路安抚大使,知池州军州事

出任地方要职,负责地方治理与军事防卫。

1133年

知广州军州事

继续在地方担任重要职务,参与地方治理。

1139年-1140年

知宣州军州事

在宣州任职,继续为南宋地方政权服务。

1141年

逝世

绍兴十一年(1141年),汪伯彦逝世,享年73岁,获谥忠定。

主要成就

对南宋初期政局的贡献

高居宰执,稳定政局

在南宋初期动荡不安的局势下,汪伯彦曾位居宰相、知枢密院事等要职,参与朝政决策,为宋室南渡后的政权稳定发挥了重要作用。

地方治理与军事防卫

多次出任地方军政要职,如知池州、洪州、宣州、广州等,并兼任安抚大使,在地方治理和抵御金兵方面有所贡献。

著述传世

著有《春秋大义》、《集三传本末》、《中兴日历》等,体现其深厚的学识修养和对经史的深入研究。

社会关系

家族与同僚

家族成员

姓名 关系 备注
汪文和 直系祖先 -
汪召锡 -
汪召嗣 -

重要社会关联

  • 同僚与政敌

    与黄潜善一同执政,在南迁问题上备受争议。曾被张所、陈东、邢焕等人弹劾或反对。与岳飞之间存在政见不合。

  • 举荐与被举荐

    曾举荐吴顺之。被王安中举荐自代。

  • 书信往来

    与张浚、宋高宗赵构有书信往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