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逢源

元代 | 高士 · 教育家 · 文人

张逢源肖像
张逢源(画像暂缺,此为示例)

生平简介

张逢源,字渊甫,元代钱塘(今杭州)人。他以其在宋末的仕途经历、元初的隐居高节以及对教育和文学的贡献而闻名。

张逢源生卒年不详,活跃于宋元之际。他出身钱塘,早年曾于宋末担任漳州佥判一职,展现出其为官的才干。然而,随着元朝建立,他选择拒绝仕官,隐居不仕,以示对前朝的忠诚和个人品格的坚守,成为一位具有隐德的高士。

在隐居期间,张逢源并未虚度光阴,而是致力于教育事业。他曾建立书院、义塾或家塾,投身于文化传承和人才培养。此外,他还是一位文人,曾为他的孙子张雨(著名道士、诗人)撰写《句曲外史语》,足见其对后辈的关爱和文学造诣。

基本信息
  • 字:渊甫
  • 籍贯:钱塘 (今浙江杭州)
  • 朝代:
  • 生卒:生卒年不详
主要事迹
  • 宋末任漳州佥判
  • 元初拒绝仕官,隐居不仕
  • 建立书院/义塾/家塾
  • 为孙子张雨撰写《句曲外史语》

人生轨迹

重要事件时间线

生卒年不详

钱塘人氏

张逢源,字渊甫,籍贯钱塘(今浙江杭州)。其家族在当地应有一定声望,为他早年的成长提供了良好的环境。

约1279年左右 (宋末)

出仕宋朝,任漳州佥判

在南宋末年,张逢源曾担任漳州(今福建漳州)的佥判一职。佥判是地方行政官员,协助知州处理政务,显示了他在宋朝的仕途经历和行政能力。

元朝建立后

拒绝仕元,隐居不仕

随着元朝取代南宋,张逢源秉持民族气节,拒绝了元朝的征召,选择隐居不仕。他以这种方式表达了对故国的忠诚,成为一位受人敬仰的隐士。

隐居期间

投身教育,建立书院/义塾

在隐居的日子里,张逢源将精力投入到教育事业中。他积极建立书院、义塾或家塾,为当地的学子提供教育,传承文化,展现了他作为教育家的情怀。

具体时间不详

为孙子张雨撰写《句曲外史语》

张逢源不仅是一位教育家,也是一位文人。他为自己的孙子张雨(元代著名道士、诗人)撰写了《句曲外史语》,这不仅是家族传承的体现,也展现了他的文学修养和对后辈的深切期望。

主要贡献

对社会和文化的深远影响

高洁的民族气节

在宋元鼎革之际,张逢源坚守气节,拒绝仕元,以实际行动诠释了士人的风骨与操守,为后世树立了榜样。

教育事业的推动者

隐居期间,他积极兴办书院、义塾或家塾,为地方教育做出了贡献,培养了人才,传承了文化。

文学与家族传承

为孙子张雨撰写《句曲外史语》,不仅展现其文学才华,更体现了对家族文化与道德的重视和传承。

社会关系

家族与亲友

姓名 关系 备注
张九成 直系祖先 南宋著名理学家、诗人
张雨 元代著名道士、诗人,茅山宗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