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从正

金代 | 著名医学家 · 金元四大家

张从正肖像
张从正(画像暂缺,此为示例)

生平简介

张从正,字子和,号戴人,金代考城(今河南兰考)人,是中国金元时期著名的医学家,与刘完素、李杲、朱震亨并称为“金元四大家”。

他以其独特的医学理论和实践,开创了“攻邪派”学说,主张“病在表者汗之,在里者吐之,在半表半里者下之”,强调祛邪的重要性。其医术精湛,治病多效,深受时人推崇。

张从正的医学思想对后世影响深远,尤其是在外感病和杂病的治疗上,为中医临床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他不仅是一位杰出的临床医生,更是一位勇于创新的医学理论家。

代表著作
  • 《儒门事亲十五卷》
主要贡献
  • 金元四大家之一
  • “攻邪派”创始人
  • 强调汗、吐、下三法祛邪

人生轨迹

重要事件时间线

金代(生卒年不详)

出生于考城

张从正,字子和,号戴人,生于金代考城(今河南兰考)。其早年经历史料记载不详,但其深厚的医学功底和独特的思想体系,表明他接受了扎实的医学教育和广泛的学术熏陶。

金代中期

潜心医术,创立“攻邪派”

张从正通过长期的临床实践和对医学理论的深入思考,逐渐形成了以“攻邪”为核心的医学思想。他认为疾病的发生是由于邪气入侵,治疗的关键在于祛除邪气,强调汗、吐、下三法在临床上的应用。

“夫病之来也,非自内生,皆由外入。故治病必求其本,本者何?邪气也。” — 《儒门事亲》

金代后期

著成《儒门事亲十五卷》

张从正将其毕生医学经验和理论精华汇集成《儒门事亲十五卷》。此书不仅系统阐述了他的“攻邪”理论,还记载了大量临床医案和治疗方法,成为金元时期医学的代表作之一。

该书对后世医家影响深远,特别是对温病学派的形成和发展起到了重要的启示作用。

金代(生卒年不详)

逝世

张从正的生卒具体年份虽已不可考,但他留下的宝贵医学遗产,至今仍闪耀着智慧的光芒,为中医学的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医学成就

对中医学的重大贡献

创立“攻邪派”

张从正强调“祛邪务尽”的治疗原则,创立了以汗、吐、下三法为主的“攻邪派”,改变了当时医学界偏重补益的倾向,为临床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

著述《儒门事亲》

其代表作《儒门事亲》系统阐述了“攻邪”理论,并记载了大量医案,对后世医家产生了深远影响,是金元医学的经典著作之一。

金元四大家之一

张从正与刘完素、李杲、朱震亨齐名,并称为“金元四大家”,代表了金元时期医学思想的多元发展和创新精神。